- 相關推薦
后ERP時代的供應鏈管理
下面我們將從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為什么SCM較之ERP針對目前的市場現狀能更大程度的解決企業的問題。1、ERP→供應鏈:過程走向優化。
如全球的九大計算機公司以前全都運用ERP,現在都選擇了供應鏈,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產品,尤其是這種高科技的電子、計算機產品,產品的同值性特別強,那么我們除了擁有好的產品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要看過程,你的過程是否優化,你的過程是不是很快。如果應用SCM使每個過程和每個過程之間的銜接縮短以后,你的整個產、供、銷的過程縮短了,即優化了,那么也許你的產品和別人的產品是一樣的,但你就能比別人盈利多,占領市場多,占領市場以后,你就能盡可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循環往復,企業就能得到最大的效益。那么這也就是過程優化帶來的好處。而ERP在處理過程優化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2、ERP→供應鏈:計劃走向準確。
其次是計劃的準確性問題。那么我們在做ERP的計劃時,它的計劃焦點是針對每一個部門的,比如說我們在生產上有MRP物料需求計劃,我們還有主生產計劃、能力計劃,粗能力、細能力計劃,還有銷售計劃等等,首先這些計劃是針對每一個部門的,他們之間是割裂的,這些計劃不可能很好的銜接;第二點做這些計劃時,它的前提假設是無限資源的,不是一種有限的,那么在這種假設前提下做出的計劃就不是準確的,他需要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意味著失去的是機會、失去的是時間,那么就不是為企業提供的很好的工具。而供應鏈在做這些計劃時,它基于的是有限的,它的有限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的資源,它可以把企業的外部資源,非常長期的但又不是沒有什么關系的資源放進來,那么它把資源擴大了,但又仍然是基于有限的,這樣做出的計劃是更為準確的。
3、企業管理的協調。
比如我們原來在一個企業里,不同部門之間在做計劃時會遇到打架的時候。我的生產計劃、采購計劃和銷售計劃經常遇到打仗的情況,那么打來打去、互不相讓的時候,最后只好讓廠長來解決。廠長出面來協調,經過一定的考慮后,廠長說:你必須服從他。那么一方沒有辦法,只好服從廠長的安排,再去修改計劃。那么將來我們在供應鏈上,我們企業之間發生了沖突怎么辦?由誰來協調,誰來拍板,沒有人能來協調。我們就需要協同商務這樣的工具,沒有這樣的商務工具,我們做不好供應鏈這樣的業務。除了這樣上下游之間,即使是企業內部的廠長拍板,其決定也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為他不了解實際的情況。還有我們的企業內部還有很多需要協調的情況,不同層次的,如戰略級的、戰術級的、還有運做級的這樣的計劃之間需要協同;我們的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之間也需要協同,應該說我們的計劃是很多的,需要協同的地方也很多,那么這些計劃怎么來做,供應鏈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協調工具。
4、企業間緊密配合的問題。
ERP在做前端市場需求預測時能力不夠,它不能時刻跟蹤市場的動態變化,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無法使上下游之間緊密結合。企業如果很好的運用了供應鏈,供應鏈就是運用電子商務平臺來連接上下游,一邊是采購,一邊是賣,你的CRM和SRM,而你的企業之間用SCM,最后就是統一的數據信息,因為系統與系統之間出口是不一樣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產品的名稱不統一,如果在這個平臺上沒有配對的關系,再加上單位的不統一、參數的不統一,那么很容易買家找不到賣家,賣家找不到買家。那么提供了這樣具有統一的數據信息的平臺,則提升的不僅僅是
[1] [2]
【后ERP時代的供應鏈管理】相關文章:
用ERP支持企業供應鏈管理04-30
面向供應鏈的可重構ERP系統04-29
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概念的演變05-01
ERP系統與管理的論文04-27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05-01
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8-12
ERP的管理思想和本質04-30
我的后兒童時代04-28
“后谷歌時代”的中國05-01
供應鏈管理辦法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