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
摘要:近年來,在國家、省、市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和項目推動下,墨江縣先后建設了一批設施先進,高規模、高標準,科學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有效推動了全縣發展現代畜牧業步伐。為進一步加快墨江縣貧困山區畜牧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水平,墨江縣境內99.8%的面積均以山地為主,地理氣候適宜發展畜禽養殖,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畜牧業的發展,加快墨江縣中央財政現代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是農業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現代化農業科技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并認真了解農戶養殖情況及技術需求,盡量幫助農戶解決養殖生產中的各種問題,提高農戶農業科技水平。極大的提高了示范戶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全縣生豬養殖示范戶的生產熱情,促進了生產中先進技術的普及,增強了示范戶增收致富的決心和信心。
關鍵詞:農技推廣;基層;經濟發展
一、提高認識,加強科技人員的培訓
為進一步開展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加大農民科學種養力度,墨江縣全面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近年來墨江縣分別組織選派實施的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有水稻、玉米、畜牧三個主導產業的技術指導員,參加省級普通班培訓,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人員由縣種子管理站、縣畜牧工作站和15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獸醫工作站的59名(水稻技術指導員19名、玉米技術指導員20名、畜牧獸醫技術指導員20名)農技指導員參加了全面系統的培訓。培訓班以農業部、財政部相關指導意見為導向,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要求及示范縣項目管理辦法,深入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在相關工作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了科技示范戶的帶頭作用,并在技術指導員的指導下,促使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升,也提高了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要設備的到田率與入戶率。統計表明,主推技術及主導品種入戶率超過了95%,成果顯著。農機推廣工作的不斷深入,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增強了自然災害防御能力,為農業種植戶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四個結合”原則。首先,要做到行政與業務之間的結合。項目實施期間要努力獲得村干部及相關領導的支持與配合,讓農技推廣工作充分落實。其次,要求各級技術推廣組織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再者,縣級部門專業隊伍要相互協調、配合。另外,配套設備、物資要滿足技術要求。通過制定綜合性的方案,保證技術指導工作充分發揮成效。通過系統性、全面性的科技培訓,科技人員能夠給予農戶針對性指導,做到“技術到人,良法到田”,提高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效性。很多群眾都反映:“種田、養豬是村看村、戶看戶、群眾都看示范戶。”由此可見,群眾對示范戶的關注度愈來愈高。在技術指導員的引導下,農村種植戶、養殖戶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通過技術培訓、現場示范,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農戶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為農業技術推廣奠定了基礎。將田間實踐與技術講學結合起來,能夠讓農戶更好地理解技術的關鍵點,促使其科技意識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也就意味著提升生產力。借助科技示范戶能夠將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向更多的農戶推廣,從而推動區域農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通過上級科技培訓,提高了農技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通過農技人員對農戶的培訓拓寬了農戶的視野,更好地為全縣農業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農業農村經濟中的重要性
堅持統籌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墨江農業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生態環境脆弱,生產經營模式和標準不一,主要突出區域優勢和地方特色,重點規劃核心區和適宜區。綜合考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市場條件、技術人才等因素,揚長避短、合理規劃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建設特色生態農業產業體系,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原則。充分利用市場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加快特色生態產業發展。立足多樣化、差異化市場需求,提高優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通過實施品質改善、科技進步、加工轉化等措施,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同時,強化政府在統籌規劃、政策環境營造、投融資體制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產業化示范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和推動力度。堅持整體發展和突出重點的原則。既要結合地方實際、對農業產業進行整體開發,又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將有限的物力、財力和技術人才集中用于具有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的重點農產品上,集中各方力量抓好基地建設和產業開發,打造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品牌。堅持自我發展與政策扶持相結合的重要性,著力培育加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殖大戶、種養殖專業協會等產業化經營主體,同時示范戶帶動散戶。積極爭取中央、省級項目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好市級產業發展基金和縣級產業扶持資金,重點扶大、扶優、扶強優勢主導產業,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使各級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重要性,在農業資源利用過程中,必須按照規范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避免資源環境破壞。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發展的新局面。經過一定的努力,形成以優質、特色、生態畜牧業產業體系;建設優質、特色、生態畜牧業核心生產區和產業帶,實現區域化布局、適度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開發;農產品品質、加工轉化率、品牌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高;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畜牧產業基地、基礎設施、質量品牌、加工能力、科技推廣和市場組織六個方面總體提升。
三、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
我縣是哈尼族自治縣,多數農戶文化水平并不高。盡管近年來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途徑在農業技術傳播上所發揮的作用愈來愈大,但農業技術最主要的推廣方式還是農技推廣機構與農戶之間的面度面交流。從現狀來看,我國農技推廣體系尚不健全,存在一定滯后,無法跟上科技成果市場的發展形勢。同時,農業科技成果傳遞溝通機制尚不完善,使得農業科技成果創造者與傳遞者之間的交流受到了一定制約。過去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其綜合素質無法達到形勢發展要求。其次,地區農業信息網絡整體技術水平偏低,阻礙了信息交流,影響了信息的時效性,約束了信息網絡的作用,往往造成潛在用戶的流失使得新科技無法得到推廣。與此同時,科技傳播渠道建設存在一定缺陷。盡管近年來我縣加快了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步伐,但相關網絡資源存在一定不足,且用戶入網費用相對偏高,使得網絡信息應用、傳播受阻。加強農業推廣工作,加大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是我縣農業科技轉化的前提。
四、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新科技轉化的對策
擴大農業新科技在我縣農業生產當中的應用范圍,其本質目的在于保障農民經濟效益,推動區域農業發展。通過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優化體系人員結構,加強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等方式來提升農業科技轉化率,讓技術成果轉變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制度完善、創新的過程中,要重視農技推廣項目管理制度建設,并構建出健全的招投標競爭機制。同時,要盡可能改善相關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形成一支穩定的農技推廣隊伍,為區域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創造人才條件。同時地方政府要重視民間科技推廣組織及社會機構在農機推廣中的作用,主動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殖大戶、種養殖專業協會進行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在制定扶持政策的同時,還要為涉農企業等中介組織提供政策支持,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優勢,進一步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讓農業技術與實際生產密切關聯起來,并擴大農技信息覆蓋范圍,讓農業科技成果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建立,為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較快實現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經濟跨越發展、有效改善民生和促進與周邊區域合作交流,對進一步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實現共同富裕、落實省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譚敬.基于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濰坊市農業推廣實踐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5.
[2]宋斌.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5.
[3]何艷桃,李高峰.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成因探討[J].商業時代,2011(20).
[4]原永芹,王鳳珠.對縣域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體系的探索[J].理論學刊,2001(06).
[5]陳勛.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分析及其防范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2.
[6]李興鑫.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發展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基層農技推廣項目總結(通用13篇)12-17
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05-02
基層現代農技推廣體制建設理論初探04-28
制度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04-27
基層農技推廣項目總結范文(通用5篇)12-26
食品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04-30
公路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04-07
港口經濟對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論文05-02
經濟發展中金融的貢獻與效率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