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課堂控制論文
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其首要的前提,就是運用課堂控制,張弛有序、意趣盎然地順利達到教學的目的。下面,是筆者在這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眼神控制。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勞夫·愛迪生曾這樣說過:“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在課堂教學中,每當教師以敏銳而充滿洞察力的眼神廣角度地環視學生時,就會捕捉到許多反饋的信息,就能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步驟做出適當的調整;每當教師以充滿自信和期待的眼神正視學生的時候,學生心靈深處就會受到激勵和啟發。因此,教師要學會運用這個課堂控制的“常規武器”,讓眼睛說更多的話,傳更多的情。當然,教師用眼神控制課堂也有一個限度,超出了限度,諸如對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采取長時間的怒視,將會影響這些學生乃至全班學生的注意力。
二、態勢控制。
用姿勢助講課,是教師順利完成“傳道、授業、解惑”任務的重要手段。在課堂的三尺講臺上,教師猶如舞臺上的指揮和演員,其手段、身姿、面部表情,是常用來溝通師生感情,進行課堂調控的主要行為方式。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運用揚抑有制、輕重有別、左右協調的手勢,前俯后傾、端莊瀟灑的身姿和豐富多彩的表情,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嚴謹、深沉和從容的品格,以烘托教學氣氛,在學生思想上掀起波瀾,引起共鳴,取得共識,達到課堂控制的目的。
三、位置控制。
將軍決戰在沙場,教師弛騁在課堂。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臺上下、教室內前后左右空間,不斷變換站立位置,有利于調控教學氛圍和自身的教學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變換站立位置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位置,而是要有意識地選擇最佳位置。
正如語文老師陳yun谷先生所說:“教師在課堂里的最佳位置是三點,講臺后面一點以及講臺旁邊‘黃金分割’的兩點,從容變動位置,可使學生聽課不易疲勞;走動頻繁卻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四、問題控制。
問題是啟動思維、獲得靈感的源泉;提問是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指揮棒”。通過努力,順利解答問題,可以使學生從中得到樂趣,受到啟迪和學到知識。因此,問題的設計要以教師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為前提,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問題要明確,難易要適中。問題設計的多少,要根據課的類型,已形成的教法、學法狀況,教材的內容,問題的難易,提問對象的程度和所需時間來確定。問題可面向全班學生提出,但要力戒“南郭先生”式的大哄大嗡。對不同難度的問題,要掌握讓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回答。教師要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所提出的問題,并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回答特別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提問結束,教師要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指出優缺點,進行規范的強化性的小結。
五、語言控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的課堂語言,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每節課,教師都要緊扣課題,抓住“題眼”,導語要喚起學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小結語要給學生留有余味,講述中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要按照邏輯順序,采用抑揚頓挫、靈活多變的語氣和準確清晰的語言,有懸念,有高潮,從容不迫地表達出來,并配之以恰到好處的板書,就可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可以用詼諧幽默的典故、名句、寓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感到學得輕松活潑。當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語言控制時,切忌單獨點出某一個思想開小差學生的名字來指責,因為這樣做不僅容易使該學生集中思考他自己的窘境和對不良行為的怨恨上,而且也容易分散全班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每個教師都要經歷一段磨練,才能更好地控制課堂掌握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盡快地提高業務水平,成為一名優秀的“傳道授業解惑”者。
【淺談課堂控制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高效數學課堂論文07-19
淺談物理課堂教學論文05-01
淺談中職課堂教學的技巧的論文04-27
淺談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點論文05-01
淺談施工組織中網絡計劃控制工學論文04-30
淺談建筑工程監理的目標控制論文05-02
淺談粉噴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工學論文04-30
淺談影響施工項目質量因素的控制論文04-30
淺談多層住宅墻體裂縫控制論文05-01
淺談液壓系統泄漏的危害以及控制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