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論文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引導者, 在教育中發揮著引導學生學習、傳遞知識的作用。小學生由于年紀小, 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沒有形成強烈的自我約束觀念。因此需要教師發揮他們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主觀能動性, 從教師方面著手對小學生的學習開展一系列引導、教育工作。以促進優秀人才的培養和發現, 促進國家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
教育上有句名言:有教無類, 因此, 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均衡發展的和可持續發展, 是我們教師應該肩負的責任。鑒于此,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因材施教, 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小學生的教育, 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 為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而采取有效措施。為此,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學生。
一、充分挖掘學生的實際能力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 老師常常忽視這一點。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在進入小學階段會接受學前教育, 而且隨著年級的不斷增加, 他們會接觸的很多新知識會變成舊知識, 再加上在生活中的經驗和家長等多方面的教育, 每個學生所儲備的知識范圍是不一樣的。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伴隨新知識的學習和舊知識的參與, 舊知識作為儲備基礎, 幫助新知識學習, 新知識學習掌握之后又會變成舊知識。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因為學習是永無止境, 不斷向前發展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要了解教育學習的這一特性, 要努力發覺學生的實際能力, 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 教師應盡可能地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從中引出問題, 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 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教要創設多樣化的教育情境, 或者引導學生走向社會, 多觀察、多實踐,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讓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 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要努力發掘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已經具備的學習能力。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制定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小數的時候, 整數部分已經是已掌握的知識不需要再重復學習, 教師只需要簡單提醒, 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小數部分。教師努力發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 以此來制定教學方法。只有這樣, 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 創造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這也是一個有能力、有思想的教師應該做到的。我們都知道, 學生這個身份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 因此他們在人生的學習階段會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發掘。俗話說一個學生“開竅”, 就是指他的學習潛能被開發出來。因為每個人的生長和智力、大腦等諸多因素相互綜合, 每個學生潛能被開發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被開發的早, 在小學時期學習就比較有靈性, 思維活躍;有的學生被開發的比較晚, 到高中學習才“開竅”.
因此, 為了讓學生今早發覺自己的潛能, 教師應義不容辭擔任這個挖掘者, 在小學階段就努力充分發覺學生的潛能。在教學課堂中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通過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數學學習過程本質上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教師在挖掘學生潛能時要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舉一反三, 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熟練程度。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時候, 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通分”之后, 可以慢慢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學會“約分”, 將同類的知識做類比學習, 才能更加有效地學習。通過這種授課方式, 使學生形成一種數學思維習慣, 這種習慣有利于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而且通過自己研究學習到的知識的成就感遠比通過教師傳授給學生來的更扎實和更有學習成就感和興趣。所以,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 盡可能的發展學生學習潛力, 使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 思維能力也也不斷得到端麗。
三、大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基本的學習理念。尤其對于學生來說,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 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會更輕松、更主動獲得更多知識, 而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則會相對被動。當前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學會學習, 掌握學習方法, 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學會思考。做到在沒有教師和家長要求的時候也能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 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 數學的知識是相互串聯的, 而且有很多公式需要學生記住, 主動性的學習會讓學生學習更加從容。在數學教學過程中, 教師訓練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 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前提下,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 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 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課后學會復習, 要求學生在課后把本節課學習的知識總結一遍, 課后練習加強知識鞏固。并且教師在課堂講解中要仔細講解例題, 例題講解清楚之后, 可以讓學生當堂聯系做題, 并由學生起來講解。這樣學習會更加印象深刻, 從課前到課上再到課后培養學生一種連貫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 教師的職責就是創造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他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準的學習條件, 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基礎。教育活動中的引導者應該為學生創造更適合他們學習的環境, 并在此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 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04-30
在小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04-30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論文04-27
如何發揮學生數學創新潛能05-01
淺談發揮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觀能動性04-29
充分發揮插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論文04-3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主動學習04-30
在常規培養中如何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的論文04-27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04-30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