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戰略思考
面對激烈的國際國內人才競爭,西部大開發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綜觀世界各國,無論是美國的西部開發,還是印度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都是以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培養各類高素質人才為前提的。我國西部大開發,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研、論證和國家逐步出臺的諸項西部大開發政策,均涉及到人才問題。國家和地方制定的一切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如果缺乏足夠數量的高素質人才去實施,都將落空或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振興西部地區的經濟,只有依靠科技教育,依靠高素質勞動者,才能把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大力發展西部高等教育,開發西部人力資源,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一環。一、西部高等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從縱向看,西部近代高等教育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特別是新中國建立后50余年的較快發展,從小到大,有些省區從無到有,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等教育,為全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橫向比較,由于受歷史的和其它主客觀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西部高等教育和全國比較,發展速度緩慢,整體水平不高,與東部地區差距日益拉大。
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普通高等學校數量不足,規模過小。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西部普通高校占當時全國高校總數的25.4%。經過50年發展,到1998年,西部普通高校雖然由55所增加到202所,但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卻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由25.4%下降到20.6%。例如西北(陜西除外)四省區1998年普通高校總數44所,只相當于江蘇66所的三分之二。另一方面西部普通高校規模普遍偏小,除部委屬高校外,地方高校校均學生規模大多不足4000人。
第二,西部高校招生額度較小,影響國家2010年高校毛入學率15%的大眾化目標的實現。1998年全國高校招生1083627人,西部占17.6%,僅占全國總招生數的六分之一。近兩年雖有一定傾斜,但由于各省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擴大,西部基礎條件較差的高校,擴招受到較大制約,同時經濟狀況不佳的西部各省區拿不出更多的經費來支持高等教育的發展,這種傾斜政策很快被東部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辦學實力所抹平甚至超越。例如甘肅制定的2010年高校毛入學率為12%,比國家目標15%相差3%,比江蘇的25%~28%相差1倍以上。
第三,重點院校少,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少,影響了西部高層次人才培養。西部的重點高校、部屬高校、“211工程”高校、研究生學位授權點都遠少于中東部(見表1①、表2②)。
表1 1998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基本情況
地區
普通高等學校數(所)
普通高校招生數(人)
普通高校在校生數(人)
教育部部屬高校數(所)
“211工程”學校數(所)
[1] [2] [3] [4]
【發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戰略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西部地區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的思考04-30
美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對我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04-29
對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探析04-29
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思考04-28
粵東區域發展的戰略思考04-30
關于伊春林業發展的戰略思考05-02
衡陽高等教育發展定位與戰略選擇05-02
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幾點思考04-26
利用外資發展西部經濟的幾點思考04-26
發展我國中間階層的戰略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