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更多注重市場調節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布什政府入主白宮后,與其前任政府相比,美國經濟政策發生了重大變革。克林頓政府時期極為強調國家干預與調節,而布什政府則把經濟政策的著重點放在減少國家干預,更多地注重市場調節上。顯而易見,由于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經濟政策的關注點有所不同,因而由兩大不同政黨分別組成的政府,其經濟政策,特別是宏觀經濟政策亦不相同。新變化
減少國家干預
布什總統曾在競選中強調,既然美國經濟的基礎在于企業,那么,就應當理所當然地增強美國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地位,減少公共部門在經濟運行中的影響。布什尤其想大力縮小聯邦政府權限,擴大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限。布什的這一經濟理念在其稅收政策、社會福利政策和外貿政策中也十分突出地顯現出來。例如,布什政府的外貿政策著重點,更多地放在自由企業的對外公平競爭上,試圖通過外貿企業公平競爭,進一步推動美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美國前財政部長奧尼爾曾明確表示,在當前美國經濟與金融問題上,布什將更多地注重市場機制,而不會像克林頓政府那樣只強調國家調節。在美國與日本的關系上,克林頓一向主張,日本政府應該降低其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壁壘。布什政府則強調,日本不一定只單純降低關稅限制,還可以找出其它適合日本國情的市場經濟機制,只要“能夠克服經濟衰退,除了政府干預外,任何辦法都可以嘗試。”這表明,在制訂宏觀經濟政策上,布什更傾向于市場調節而不是政府干預。
產業政策重點放在傳統產業
作為民主黨總統的克林頓,一直同其副總統戈爾一樣,熱衷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克林頓不止一次地強調,美國要想走向真正的經濟復興,單純依靠傳統產業已經無濟于事,只有把以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放到對國民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位置,方能達到預期目標。而“新經濟”的出現,則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加快“新經濟”的發展步伐,克林頓擔任總統后,花大力氣在信息技術方面進行投資,以至于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其GDP中占比6%,成為美國第一大產業。正是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才把“新經濟”推向一個發展高峰,并將其他西方國家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布什政府上臺后,對于發展“新經濟”采取了排斥的態度。前財政部長奧尼爾在一次講演中指出:我實在看不出新舊經濟到底有哪些不同。從中可以看出,主張減少政府干預,強調市場調節的布什政府,一方面,不愿意花更多的錢用于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另一方面,認為只要把現有高新技術用于傳統產業改造,更多地關注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那么,也會達到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的預期目的,其中的關鍵問題是把市場調節提高到重要位置上。
減稅重點為富有階層
克林頓政府由于宜稱代表美國中下階層的利益,因此,他提出的增加稅收重點,是向富有階層開刀,而低收入階層則從克林頓政府的增稅中得到一定的實惠。由于把增加稅收的重點放到了富人頭上,結果,美國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龐大財政赤字問題,還促使預算最終實現了平衡。預計到2009年,美國的財政盈余將達到3000多億美元。
布什政府上臺后,面對克林頓政府的大量財政盈余,于2003年1月7日實施了長達10年的減稅計劃,這項減稅計劃的總金額高達7260億美元。其核心內容乃是,通過把現行稅率由5級削減成4級,促使富有階層從中得到實惠,而中下階層,尤其是窮人卻根本沒有從布什的減稅中得到任何好處,可見,布什政府是代表富人而不是窮人的利益。
社會福利政策轉向由私人承擔
前總統克林頓推行的社會福利政策其重點之一,乃是由聯邦政府對于養老金實行統一管理,州政府與地方政府不能插手。這也是延續30年代大危機時期羅斯福“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克林頓實施的社會福利政策,也同羅斯福時期一樣,由聯邦政府把雇員工資收入中的6%拿出來進行強制性扣除,作為聯邦養老基金,直到雇員退休后(通常為65歲~67歲),方逐步把養老金退還給雇員本人。因此,聯邦政府對養老金的干預和調節便成為克林頓政府經濟政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美國經濟政策中的新變化:減少國家干預;注重傳統產業;減稅重點在富有階層;由私人承擔社會福利;立足公平競爭外貿政策;大幅增加軍費。
作為共和黨總統的布什,
[1] [2] [3]
【更多注重市場調節】相關文章:
市場調節與生態調節04-30
注重學術含量注重函授研究注重培養后生04-30
注重學術含量 注重函授研究 注重培養后生04-30
注重指導04-28
環境立法亟需充分運用市場調節機制04-25
給孩子更多的實踐機會04-28
寶寶需要更多的疫苗04-29
如何交到更多的朋友03-06
發揮利率的市場調節作用--淺析央行加息05-02
注重養生的說說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