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司制改革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與解決方案論文
一、公司制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國有股股東行為不合理
1995年以來,隨著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公司化改造,在改革產權制度、實現產權多主體多元化,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有效制衡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主要從企業產權層次上完成的公司制改造,并不能完成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部任務。從改革實際情況看,試點企業的改制工作發展很不平衡,很多企業的公司化改制,只是形成了公司制的“外殼”,而沒有形成公司制的實質和內涵。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不明顯,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改制前企業資源的不可流動性所造成的大量積淀因素如企業冗員、不良資產與高額負債、企業辦社會等歷史遺留問題需要逐步消化。這些問題大多是在近二十年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積累起來的J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化。但這些問題不解決,公司制企業就不可能放開手腳在市場競爭中顯示其效率優勢。
然而還有另~類在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它涉及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更深層。從現象上看,經過公司制改造以后的國有企業仍然有兩個關鍵問題沒有解決,并且也沒有找到滿意的解決途徑二第一是通過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調整好所有者與經營者的責權利關系‘,規范好經營者行為的問題。第二是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國有資本的流動與重組,通過資本在企業間靈活的進入與退出,提高國有資本
的保值與增值能力,強化國有資本的市場競爭力。
第一個問題要靠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解決,但公司治理結構怎樣才能完善?改革按目前的思路發展,公司治理結構能不能完善?改制企業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仍然是按照舊模式、老辦法建立的,即董事長、總經理均由上級黨委首先決定,由行政部門任命,頂多在股東會或董事會上走走形式過過場,企業經營者的“官員”身份始終未能真正轉變。改制企業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本來應該是權責既十分明確,又能相互制約和制衡的,有制約和制衡才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并各負其責地工作。可是我們在公司制改造過程電普遍推廣的卻是董事長、總經理“一肩挑”的做法,企業領導層的矛盾固然減少了,但公司治理的制衡機制也始終不能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經理階層有一套包括工資、獎金、股權、期僅在內的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但這些機制在我們的公司制企業中推行卻困難重重,企業家的收人與其經營績效很難真正掛鉤,更不用說與資本所有者分享企業剩余了,F代企業制度下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控與約束機制包括了企業內部(通過公司股東會)和企業外部(包括法制約束與市場約束)兩個層面,但目前我國改制后的國有企業,這兩個層面的約束機制都不健全。我們的企業經營者們制度規定的權力不算多,但實際擁有的權力相當大,由于事前監督機制的薄弱,“企業家”濫用權力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經營者“機會主義行為”造成的國有資產損失更是巨大。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仍然在埋怨政府放權不夠,干預過多?磥,公司制改造雖然從法律上構造了企業獨立的法人財產權,但是由所有者與經營者共同訂立的公司合約并沒有處理好企業的“剩余權”分享問題,雙方當事人都沒有找準自己在企業的適當位置。
第二個問題要靠資本市場的發育完善來解決,但目前資本市場發育的最大障礙就在國有資產的流動性和可交易性太弱。資本市場的發育最終靠足夠數量的
資本在市場上的交易與流動,需要全體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在絕大多數國有資本不
[1] [2] [3] [4] [5] [6]
【公司制改革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與解決方案論文】相關文章:
江西煤田地質找礦改革面臨的問題及對策04-28
如何解決幼小銜接中所面臨的問題的論文04-27
高校師資管理面臨的形勢問題和對策研究論文04-27
中部崛起面臨的問題與對策04-28
太空垃圾人類面臨的新問題04-27
選擇美國高中留學面臨的問題04-28
高校效益審計面臨的問題與探討04-26
老齡飛機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04-29
信陽蔬菜生產面臨的問題與對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