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及其消除
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質教育受到人們普遍重視。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邏輯性”[1],是中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礎學科,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在培養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2]。我們研究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與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反思,以總結經驗,找準問題,發揚成績,糾正錯誤;(2)把握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3)試圖探討影響數學教學質量的因素及與素質教育相悖的有關問題,使數學學科價值能夠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充分展現和有效發揮,更好地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中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即是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誤會”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依賴心理
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鉆研和創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并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期望教師提供詳盡的解題示范,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數學教師也樂于此道,課前不布置學生預習教材,上課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課后也不布置學生復習教材;習慣于一塊黑板、一道例題和演算幾道練習題。長此以往,學生的鉆研精神被壓抑,創造潛能遭扼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的高峰體驗”——高漲的激勵情緒,也不可能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3]。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筆,導致解題出錯。一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等;二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有“從貯存的記憶材料中去提缺題設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急于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4];三是被題設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層次的抽象、概括、判斷和準確的邏輯推理;四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后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等等”[5]。
3.定勢心理
定勢心理即人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思維定勢。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程序化、意向
[1] [2] [3] [4]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及其消除】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消除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04-29
家園誤解及其消除05-01
淺談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障礙的消除04-30
如何克服初中盲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04-29
淺析學習數學困難的心理原因及消除方法05-01
論實踐偏差及其控制和消除04-29
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策略與實踐的論文04-27
中專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及對策04-29
論大學生心理障礙及其調適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