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品論文]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
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科學化。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我于1990--1991學年度,兩個班級中,設計并開展了《祖國需要我》系列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的學生l4--18歲,正處于青年初期。強烈的成人感,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為什么學習”和“怎樣學習”是他們首先需要解決好的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發展自己個性潛能的基礎上,在一環扣一環的自我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從而培養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開展系列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活動的宗旨。
《祖國需要我》系列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活動是依據人們認識社會現象的基本心理過程設計的。這些心理過程是:感知過程、記憶過程、比較分類過程、以及判斷與推理過程等;顒拥捻樞蚴前凑沼傻偷礁撸粋一個臺階安排的。各步活動的組合,構成了培養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一個完整過程,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一)記憶過程。
社會調查之前,老師組織學生擬出社會調查提綱。社會調查之中,要求學生口問手寫,也可以采用現代化采訪手段錄音、攝影……把自己認為最精彩、感受最深的錄下來或拍成照片。
社會調查之后,組織學生將照片集中起來辦一個攝影展覽,用影像在一定時間內喚起學生頭腦中的共鳴;將照片翻拍成幻燈片,學生自編解說詞在主題班會上放映;對于感受最深的片斷,分小組組織同學將素材改編成小節目,在主題班會上演給大家看……這一系列活動,一次又一次地喚起同學們對社會調查中感受最深的場面在頭腦中的表象,使學生難以忘懷。
(二)比較分類以及判斷與推理過程。
在記憶過程中,學生將頭腦中記住的東西與頭腦中過去有關的知識經驗相互溝通,重新組合,從看、聽、想中自然得出國家發展需要有文化的人----“祖國需要我”這一結論。
繩鐵同學在調查報告中寫道:“參觀就要結束了,我們與醫生留了影。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SONY:TOSHIBA……TOSHIBA;?SONY……這許許多多先進的機器,竟看不到一臺國產的,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國產化的水平,標志著一 個國家的發達程度。我看到并切實感受到祖國需要知識、需要人才。我今后要努力學習知識,為祖國奉獻一切!
胡英培同學寫道:“從‘導游’大夫的講解中,我們增長了許多知識,也產生了很多聯想。大夫說,這兩臺機器,都是日本東芝公司的產品,機器由計算機控制,高度集成,性能好,體積小,十分先進。我國也曾制造過三臺同樣功能的機器,但工藝明顯落后,靈敏度不如進口機器,特別是體積龐大,只主機就需要一整間房子才能裝下……聽到這里真是讓人感慨萬千,40年來,我們的國家雖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但總體的貧困、落后仍然困擾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只有靠我們每個國民一起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才能扭轉這種局面,使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
學生在社會調查中得出的“祖國需要我”這一結論,正是系列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活動的主題。到此,整個活動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但這并不是終結,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把自然得出的結論在深刻的反思中升華。如果只滿足操作(即實踐)的成績,忽略了反思中把認識升華,不注重引導學生把升華的好思想遷移到學習、生活和各種實踐活動中去,就會形成只激動、無行動的局面。為此,我又安排了如下的活動:寫調查報告,讓學生準確地用語言文字表述,把自己
[1] [2] [3]
【[思品論文]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相關文章:
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的論文04-27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論文04-27
幼兒良好常規的培養研討的論文04-27
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良好習慣 論文04-30
淺談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途徑的論文04-27
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的論文04-27
教育,從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行開始04-29
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04-26
開展情景化的系列活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