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華北東部晚中生代伸展構造作用
本文在對華北東部晚中生代變質核雜巖、原型裂陷盆地群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地殼和上地幔的地球物理場特征,分析了變質核雜巖構造、裂陷盆地群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巖石圈巨大減薄作用的形成機理,闡明了華北東部晚中生代的構造演化受太平洋板塊俯沖效應、揚子板塊碰撞擠壓和軟流圈大規模上涌聯合作用的控制,而地表、中一上地殼分界和Moho界面是深部地質過程和淺部地質構造之間耦合的關鍵界面.
作 者: 段秋梁 譚未一 楊長春 張延玲 閆臻 DUAN Qiu-liang TAN Wei-yi YANG Chang-chun ZHANG Yan-ling YAN Zhen 作者單位: 段秋梁,楊長春,張延玲,閆臻,DUAN Qiu-liang,YANG Chang-chun,ZHANG Yan-ling,YAN Zhen(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譚未一,TAN Wei-yi(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100083)
刊 名: 地球物理學進展 ISTIC PKU 英文刊名: PROGRESS IN GEOPHYSICS 年,卷(期): 2007 22(2) 分類號: P631 關鍵詞: 華北東部 晚中生代 變質核雜巖 原型盆地群 巖石圈減薄【華北東部晚中生代伸展構造作用】相關文章:
華北克拉通東部中生代高Mg閃長巖--對巖石圈減薄機制的制約04-27
華北東部盆山耦合與內生成礦作用04-27
華北地區新生代巖石圈伸展減薄的機制與過程04-27
華北地塊中東部中生代侵入雜巖中角閃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對巖石圈減薄時間的制約04-27
展開/折疊式伸展臂幾何設計04-27
東部華僑城作文10-13
航天器伸展附件振動穩定性04-26
華北油田實習報告3篇07-27
華北明珠白洋淀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