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鏡湖區
鏡湖區
鏡湖區(鏡湖區)
安徽省蕪湖市市轄區之一,位于安徽省東南部,1952年設環城區,1960年易現名。寧銅鐵路、寧蕪高速、205國道、104省道穿境而過。青弋江上有鐵路橋、弋江橋、中江橋、中山橋、元澤橋。境內宋代石刻米芾蕪湖縣學記碑、明代石刻李冰陽謙卦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 收縮展開 歷史沿革1952年設環城區,1960年改鏡湖區。 1949年設第三區,1953年改新蕪區。 2006年兩區合并為新的鏡湖區。
行政區劃2000年,鏡湖區轄6個街道。 2003年,鏡湖區位于市區中心。區境東、北與鳩江區接壤,西和新蕪區毗鄰,南與馬塘區隔青弋江相望。全區轄境湖、中江、東門、北門、赭山、赭麓6個街道辦事處,43個社區居委會、1個村委會,總面積16.2平方千米。 2005年9月1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77號)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蕪湖市新蕪區、鏡湖區,設立新的蕪湖市鏡湖區。將原新蕪區、鏡湖區的行政區域和鳩江區的`荊山街道以及灣里鎮的廣福、蓮塘2個居委會劃歸鏡湖區管轄。鏡湖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 2006年2月9日,蕪湖市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新蕪區、鏡湖區,設立新的鏡湖區。將原新蕪區、鏡湖區的行政區域、蕪湖縣原荊山鎮區域、鳩江區廣福、蓮塘2個居委會劃歸鏡湖區管轄,區政府駐北京東路。原來的蕪湖市新蕪區、鏡湖區面積均為16平方千米,人口分別為25.3萬和17.54萬,合并成新的鏡湖區后,由于增加了原蕪湖縣荊山鎮、鳩江區廣福、蓮塘兩個居委會,面積增加到58平方千米,人口也增加到43.91萬。街道辦事處也變為14個。 2006年4月,鏡湖區將14個街道調整為11個(鏡湖、吉和、赭山、弋磯山、天門山、汀棠、赭麓、北京路、東門、北門、荊山)。 2010年8月,原蕪湖縣方村鎮劃歸鏡湖區管轄,同時撤銷方村鎮,在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方村街道辦事處,為鏡湖區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駐方塘。截止到2011年8月,鏡湖共轄12個街道。
地理環境位置
鏡湖區是蕪湖市的中心城區,東接鳩江區,西瀕長江,南與弋江區隔青弋江相望,北與蕪湖經濟開發區毗鄰。
地形
鏡湖區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6-10米,其間有零星山丘散落分布,主要有弋磯山、赭山、獅子山、范羅山、邢家山、曹家山、營盤山,其中赭山最高,海拔84.8米。
氣候
鏡湖區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降水量1195毫米,日照2075小時,無霜期240天左右。
人口2000年11月,鏡湖區全區總人口180382人,其中:東門街道32631人,中江街道21548人,北門街道39034人,鏡湖街道18817人,赭山街道37501人,赭麓街道30851人。2003年,鏡湖區人口17.89萬人。
【鏡湖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