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有效性的研究調查報告(3)
六、結果分析及其對策(一)從調查的結果看出,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66.3%的學生希望教師給以提示,再思考并回答,但教師中僅僅只有20%的人會采用這個辦法。當然課堂時間有限,所以30%的教師采用另請他人的辦法,50%的教師則靈活選用方法
2、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70%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時也希望老師給自己指出努力方向。但教師中20%的人只是給以簡單肯定,50%的教師選擇因情況而定。
3、課堂上偶爾使用小獎品的教師占50%,沒使用過的占50%,而學生中90%的人都想得到老師的獎勵并為之努力,75%的學生表示得到小獎品會非常高興。
4、對于評價方式,學生中55%的人希望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而教師中5%的人則只采用教師評價,15%的人采用師生共同評價,80%的人表示采用多種方式評價。當然,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評價方式是必要的,但盡量讓學生參與評價。
5、學月測試后,25%的教師都不念學生的分數,60%的教師會說說全班考試的整體情況,包括平均分,各分數段的人數,最高分、最低分等,15%的教師會念分數。而調查學生的結果卻出乎意料,56.3%的學生都希望念分數,35%的學生希望只說整體情況。根據出現的這一情況,我們三位實驗教師又特地組織了30位程度不一的學生進行座談,他們的想法是想知道各個同學的分數,尤其是自己平常對比的人的分數,考差了就更加努力,考好了就更有信心。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同時又不違背素質教育的要求,每次測試后,除了介紹基本情況外,高分數的人念一念,有進步的念一念,我們認為也是可以的。
6、對于單元小結,學生中33.8%的人希望學生講老師修正,46.3%的人希望從知識的結構、思維的方法和練習的類型中指導學生進行總結。而我們很多教師基本不做這項工作。現在的新教材很注重這項工作,每一單元的整理復習都要求教師先帶領學生整理本單元的內容,然后在各類練習中再指導學生總結。我們教師應認真做好這項工作,這既遵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7、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很有激勵的學生占56.3%,在課堂中感覺學習興趣很大的也只占56.3%。從這一數據看出,教師對學生的激勵不夠,課堂中只考慮授課內容是否能按時完成,并未更多的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發展出發來實施教學。
(二)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擬以下對策:
1、評價要有針對性、技巧性、風格性 。
評價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回答、表現、行為不能給予籠統的評價;評價要有技巧性,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完全不一樣;評價要有風格性,評價來源于學生,要高于學生,語言要幽默精美、簡短利落,學生就樂于接受。簡短的評價語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的的心靈交流,也是老師文化底蘊的體現,更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展示。
2、評價形式要具有多樣性 。
既然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向上的熱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簡單化。多樣的形式具有新鮮感,比如夸張的表情、不同的語調、肢體語言、親昵的動作、小小的獎品、一面紅旗……,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真誠的心,讓孩子在你的賞識的眼光中發揮他潛在的能力,課堂上的很多的超常發揮可能就是這樣生成的。
3、評價要具有肯定性,并力求發展性。
其實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么取舍。對表現特佳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要充滿激情,大加贊賞,使學生收獲驚喜,不應吝嗇贊揚之詞。對表現一般的學生評價語要具體、合理,不能太過模糊。對表現欠佳的學生評價以啟發為主,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不可操之過急。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盡量多鼓勵,少批評。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每個人都有自身價值的追求,而外在因素的肯定更會帶給他無窮的力量,小學生尤其如此。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他們的后續學習提供動力。尤其面對班級中的“落后群體”,教師更應在他們的課堂表現中捕捉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激勵,以樹立其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得到持續發展。
4、關注課前評價,注重 課堂評價,重視課后評價。
通過課前評價,教師能在課上避輕就重,將功夫花在刀刃上,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同時,在課前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能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標準,并進行評價手段的預設。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評價質量的主陣地。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監控學生的進步,即:可以評價學生朝預期的教學目標邁進的情況,并據此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貫穿于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圍繞“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展開,應注重過程性評價。現代課堂教學應面向每一個兒童,對每一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都有益。因此在實施評價時,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在數學練習課上,常會出現不和諧的一幕:當大家都在“埋頭苦干”時,幾個特優秀的已無所事事;當大家都已抬頭聽講時,幾個學困生卻還在“埋頭苦干”。如何平衡這兩類極端的同學,讓大家的學習效益發揮到極致呢?這就在于評價標準的制定了,如對于特優秀的學生,可要求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題目;對于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只要求他們完成基礎題。這樣,每位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對師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或調查、或考試,在一定的考察基礎上改進后續的教學決策。
雖然本課題主要研究小學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效益,但要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效,卻不能僅拘泥于課堂,而應該是“重兩頭、抓中間”,這樣才會切實提高評價的效益。
【小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有效性的研究調查報告(3)】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調研報告07-1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查報告10-08
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的范文10-19
碩士研究生的自我評價07-22
研究調查報告演怎么寫11-04
《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10-05
《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2)09-04
《老人與海鷗》課堂教學設計(3)07-15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08-17
小學生調查報告怎么寫(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