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橋:職業生涯設計細細規劃
如果你的 職業 生涯 規劃 目標是成為一個掌握上億元資產 公司 的總經理,你就要把這個 規劃 分成幾個中等的 規劃 ,如什么時候成為一個部門的主管,什么時候成為一個部門的經理,然后再把這些 規劃 進行進一步的細分,使它成為直接可操作的具體計劃。職業 生涯設計五大前提
1.正確的 職業 理想,明確的 職業 目標。 職業 理想在人們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起著調節和指南作用。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以及為什么選擇某種職業,通常都是以其職業理想為出發點的。任何人的職業理想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社會現實的制約。社會 發展 的需要是職業理想的客觀依據,凡是符合社會 發展 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職業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確的,并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大學生的職業理想更應把個人志向與國家利益和社會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2.正確進行自我 分析 和職業 分析 。首先,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其次,現代職業具有自身的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點。要對該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 發展 前景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給情況、平均工資狀況、行業的非正式團體規范等;還要了解職業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3.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的積累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但單純的知識數量并不足以表明一個人真正的知識水平,人不僅要具有相當數量的知識,還必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就不能發揮其創造的功能。合理的知識結構一般指寶塔型和網絡型兩種。
4.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依據。一般來說,進入崗位的新人,應重點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 發展 的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
5.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 培訓 ,對自我職業的適應性考核、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可以通過 “三下鄉”活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畢業實習、校園創業及從事社會兼職、模擬性職業實踐、職業意向測評等進行職業訓練。
職業生涯 規劃 八條原則
1. 利益整合原則。利益整合是指員工利益與組織利益的整合。這種整合不是犧牲員工的利益,而是處理好員工個人 發展 和組織發展的關系,尋找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的結合點。每個個體都是在一定的組織環境與社會環境中學習發展的,因此,個體必須認可組織的目的和價值觀,并把他的價值觀、知識和努力集中于組織的需要和 機會 上。
2. 公平、公開原則。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 企業 在提供有關職業發展的各種信息、教育 培訓 機會 、任職 機會 時,都應當公開其條件標準,保持高度的透明度。這是組織成員的人格受到尊重的體現,是維護管理人員整體積極性的保證。
3. 協作進行原則。協作進行原則,即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活動,都要由組織與員工雙方共同制定、共同實施、共同參與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本是好事,應當有利于組織與員工雙方。但如果缺乏溝通,就可能造成雙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至造成風險,因此必須在職業生涯開發管理戰略開始前和進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級關系。建立互信關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終共同參與、共同制定、共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
4. 動態目標原則。一般來說,組織是變動的,組織的職位是動態的,因此組織對于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應當是動態的。在“未來職位”的供給方面,組織除了要用自身的良好成長加以保證外,還要注重員工在成長中所能開拓和創造的崗位。
【成功之橋:職業生涯設計細細規劃】相關文章:
成功之橋:職業生涯設計細細規劃(2)08-17
成功之橋:職業生涯設計細細規劃(2)09-04
成功之橋:職業生涯設計細細規劃(3)10-16
成功之橋:職業生涯設計細細規劃(3)07-24
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成功人生!09-30
職業生涯規劃之興趣09-21
職業生涯規劃之興趣(2)07-21
職業生涯規劃之興趣(3)07-18
職業生涯規劃之自我認知06-29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步驟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