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反思之九-《赤壁賦》
《赤壁賦》教學反思安徽省霍邱縣第二中學薛業忠
本文的教學應該說沒有什么新意。課上完之后,我總覺得這一課太平淡,就這么結束太草率。也許是新課改的思想在激勵著我吧,我想還是應該對這一課進行探究。于是我利用晚自習的一節課對本文又進行了拓展。
拓展之一,比較閱讀《赤壁賦》和《后赤壁賦》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個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立即將《同步作業》第14面上的《后赤壁賦》找出來,再與課文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解讀,學生都很投入,大約十多分鐘就有學生站起來回答了。經過梳理,得出如下結論:
前后赤壁賦在內容和寫法上都有不同之處:
1、描寫的季節不同,景物特征也不同。
前賦“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是一派新秋之景;后賦“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是初冬景象。
2、夜游的起興和游程不同。
3、思想內容不盡相同。前賦表達的是一種曠達的情懷,后賦有因苦悶而超脫塵世的思想。
3、寫法也有所不同。
《前赤壁賦》作者以自己出面,發表一通議論,寫的是舟中發生的實事;《后赤壁賦》則用道士化鶴這一儼然是印證前賦“羽化而登仙”的虛幻故事,作為高潮也作為余韻,以抒發超脫的情懷。
這樣一拓展,同學們不僅對教材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對作者被貶黃州團練副使的境遇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拓展之二,請同學找出課文中的對偶句。這一小活動立即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找出的對偶句有: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與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長終。
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學生找的對偶句很多,這也說明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更深的認識,于是我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將這些句子抄下來,多記多背多積累。
這節晚自習,我的學生過得很充實,我也感到很快樂。
【教學反思之九-《赤壁賦》】相關文章:
《赤壁賦》教學反思11-05
課文《赤壁賦》教學反思10-27
“教學反思”之反思05-01
教學反思之四04-30
《雕塑之美》教學反思06-01
支教日記之教學反思04-29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4-03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4-18
《沙漠之舟》教學反思12-05
對當前哲學教學之困惑的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