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貸產品“低收益”不等于“低風險”
在遭受上半年投資收益普遍縮水的打擊后,理財產品如何能再打動投資者驚恐的心?收起“高收益”的三字旗,趕緊換上“低風險”的標簽。這也許是目前最合時宜的招數。
這招果然受用。今年以來,對銀行理財產品低收益甚至負收益的討伐聲不斷,而年化收益率在5%~7%左右的信托貸款類產品卻以“低收益、低風險”為賣點在銀行理財產品中一枝獨秀。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理財產品銷售量達到9100億元,其中信托貸款類產品占比約在70%。據報道,7月各銀行發售的信貸與票據的理財產品繼續被投資者搶購一空,投資范圍涉及房地產、高速公路、基建項目等。由于需求太旺盛,銀行甚至以此作為福利產品,優先供應前期購買理財產品形成虧損或“零收益”的客戶。
之前投資吃虧了,現在銀行提供優惠機會來“彌補”你。這看上去很美?墒牵呀洝俺粤艘粔q”的投資者這次是否能“長上一智”?在收益與風險的蹺蹺板上玩得不亦樂乎的人,似乎也想當然地把“低收益”和“低風險”進行概念捆綁。
可是,“低收益”理財產品真的是“低風險”嗎?
7月3日,三樁起訴安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涉案金額達9000萬元的信托糾紛案在上海開庭。2004年,在銀行的安排下,由1923名個人客戶組成的兩家公司,出資8000萬元與安信信托簽署《河南新陵公路項目貸款資金信托合同》。而河南新陵公路被曝竟是一個尚未獲批的違規項目,所宣稱即將連接的另一條公路更是子虛烏有?蓱z的投資人自然血本無歸,而安信信托則以資金來源和去向皆由光大銀行太原分行所控制為由,表示無能為力。
在上面的案例中,信托貸款類產品絕對無法與“低風險”畫上等號。也許心懷僥幸心理的投資者要說了,這只是個案,并不是每個投資人都會不幸被忽悠。那么不妨以在信托貸款類產品中占據一半以上投資范圍的房地產為例來看一下,你被忽悠的風險有多大。
根據華寶信托信貸經理吳平的分析,最重要的“風險點”是信托資金運用項目能否最終實現銷售。大家都知道,2008年,房地產商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不得不尋找房地產信托途徑,以緩解日益艱難的融資困境。由此,房地產類產品成為證券投資類產品在弱市行情下的替代品,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據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今年房地產行業資金缺口將達7100億元。如果行業成交量不能保持和增強回暖趨勢,今年7-9月將會是開發商資金鏈最緊張的時候。然而,房地產信托產品的主要收益來源于房地產項目是否能順利產生預期現金流。目前,房地產商捉襟見肘的窘境著實讓人為其能否順利渡過難關捏把汗。
由于我國的房地產信托剛剛起步,各項相關政策、法規和機制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尚在逐步完善之中,因此房地產信托產品仍難免存在缺陷和風險。專家建議:首先,要考慮流動性風險。目前中國信托機構的信托產品,在流動性方面與股票甚至存款相比都比較差。目前我國發行的房地產信托計劃多數以貸款性質運作,投資期限一般是1-3年甚至5年。雖然信托文件上規定投資可以轉讓,但信托產品的轉讓平臺還沒有建立。另外,在辦理過戶手續時信托公司還要向買賣雙方各收取合同金額的千分之一的手續費,所以,投資房地產信托產品最好是用一段時間內不急需的資金。其次,可從四方面關注信用風險。一看資金運用項目的投資情況,特別是項目在信托期限內的現金流量能否充分承擔銀行的還本付息額度;二看信托資金運用的信用提升手段,如質押物是否過硬和安全、擔保方信用級別和資金實力是否強、有無保險介入、專項賠償基金是否充足等;三看開發商和項目是否有一定背景和實力,是否能在項目一旦難以正常還本付息時可通過公司內部來消化;四看發售信托產品的公司是否有信譽度以及是否具備長期運作的經驗等。
在投資者熱捧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的同時,監管層也開始出手規范信托貸款類理財業務。今年5月,銀監會下達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暫停融資性信托擔保業務,并禁止商業銀行在融資性理財產品中承諾收益率。目前信托貸款類理財業務有銀行擔保的和不擔保的兩種。銀行擔保使得風險集中在銀行系統,不擔保則相當于企業融資的信用風險直接轉嫁給了投資人。
看來,收益與風險的蹺蹺板越來越不好坐了!暗褪找妗辈坏扔凇暗惋L險”,投資者應更引起警惕才是。
【信貸產品“低收益”不等于“低風險”】相關文章:
全球信貸危機未來的風險05-02
堅持市場定價防范信貸風險04-28
信貸風險自查報告04-20
小額信貸:慈善金融產品范式04-29
選配好產品鎖定風險(二)04-27
低門檻低風險大學生網上創業初顯集群效應04-28
信息不對稱與消費信貸信用風險管理04-28
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的成因及對策04-30
企業新產品開發風險及其評估模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