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外金融業發展與改革的四大特征
作者:程劍鳴王惠珍
江西城市金融 1995年04期
八十年代,以金融管制寬松化、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工具與商品創新化、國際融資證券化等為基本特征的金融改革,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本文就這四大特征作一簡要闡述。
一、金融管制寬松化
金融管制寬松化是一些國家推進金融改革的主要動力之一。它包括放寬外匯匯率、貨幣兌換利率、票據發行、證券交易、黃金買賣等方面的國家控制,放寬國內外資金流通機制中心的一些限制,減少國外金融機構申辦外資銀行的程序,便利國外金融業跨國公司、跨國銀行進入國內金融市場,參與以國際金融市場為導向的各類金融業務。
如1984年新西蘭剛組閣的政府,規定取消政府所有的利率管制和信貸指令,使匯率根據外匯市場規律自由浮動,并采取銷售政府公債的市場支付手段,建立了一套控制貨幣的新金融體系。又如澳大利亞政府近年來逐步對金融管制解禁,規定外國公司可以通過購買股票實行對銀行的控股,個人股從10%到不得超過銀行股份的15%,規定跨國銀行可以合法地兼并小銀行。再如韓國財政部最近又宣布,韓國將實行較為寬松的外匯管制措施,擴大韓幣與美元交易匯率的波動范圍,并放寬遠期外匯交易管制。這樣一來,隨著金融管制寬松化,一些國家以傳統方式限制管理的金融體制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二、金融市場國際化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一些國家進行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在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或新興工業化的國家,其金融體制首當其沖面臨的挑戰是嚴格管制或傳統限制的金融市場已漸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日益開放,日趨走向國際化的金融市場。同時,現代通訊設備與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電傳、微機、金融信息終端金融自動交易系統,電子國際結算系統在國際金融業務中的運用日漸擴大,在較大程度上為國際金融信息傳播與國際資本流動提供了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這不得不使這些國家投入更加開放、更加統一的全球性金融市場發展的潮流。特別是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放寬了對非居民在本國
第一文庫網 從事金融業務的范圍的限制,縮小了原來國際金融市場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使跨國銀行可以24小時連續營業,并且形成了國際借貸資金低成本、高速度的全球流動體系。在這全球資金流動體系中,離岸金融市場就成了“二級批發市場”和“中轉站”。猶如目前加勒比岸金融市場。包括巴哈馬、開曼群島、巴拿馬、是歐洲貨幣來往于美國、倫敦和拉丁美洲的資金大進大出吞吐中心;遠東離岸金融市場,包括新加坡和香港,是亞州美元的主要活動市場;中東離岸金融市場包括巴林和貝魯特,是石油美元的主要國際通道。離岸金融市場對其所在國家和地區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影響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各國之間的多邊信貸關系和貨幣信用制度日益發展,使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趨勢日益增強;它還可以通過國際金融業務范圍的擴大,國際金融市場借貸資金的流入增加本國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盈余,并提高本國國際金融業務的技術水平,以適應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發展的客觀需要。三、金融工具與商品創新化
金融工具與商品創新化是一些國家深化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金融工具與商品的不斷創新已成為適應國內外金融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長期以來,國內外金融市場只是經營傳統的存貸款、債券、股票等業務的狀況已大為改觀。各種金融工具與金融商品的創新,如大額定期可轉讓存單、歐洲票據、浮動利率債券,無息債券、無面值股票等,又推動了金融商品新的組合。如香港金融市場發行的“牛熊債券”,將中期債券收益與股票市場行情的漲落聯系起來。如雙重貨幣債券,即匯率事先確定,發行面值和支付利息為一種貨幣,償還本金時為另一種貨幣。又如歐洲貨幣單位債券,即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主要國家貨幣組成的一攬子貨幣單位計價的債券,以降低匯率風險。
同時,金融工具與商品的創新也帶來了金融經營方式的重大變化。一些國家的金融機構為了降低融資中的匯率、利率風險和融資成本也漸漸推出了金融商品的期貨交易、期權交易、商業與消費信貸、房地產管理等業務。這一多功能的銀行業務展開正體現了金融機構經營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它的創新化,加速了國內外金融市場貨幣資金的融集和流通,在更大范圍內積累儲蓄,更高效率地引導投資,按照金融市場供求規律和價值規律配置資金資源,影響資金的流動
四、國際融資證券化
國際融資證券化是一些國家卷入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長期以來,銀團貸款一直是國際融資的主要方式,并相應地表現出間接融資比直接融資具有更大的優越性。但這并不表明資金需求者只宜通過銀行的融資途徑獲取資金。八十年代末期,與以往籌資主要通過向國際商業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方式不同,一些國家的資金需求者更傾向于通過發行有價證券等方式直接籌集資金。這一現象尤以國際債券市場的急速發展最為顯著,從而導致國際融資活動甚為頻繁,資本在國與國之間的轉移迅猛增加,形成了國際融資證券化的發展勢頭。
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國際銀團之間的貸款與債券規模比例從1:0.56倒轉為1:3。近幾年,美國資產證券化的抵押貸款已達到10000億美元,屬于資產證券化速度最快國家之列;英國銀團及金融機構也業已將117億英鎊資產證券化。據《歐洲貨幣》資料統計,九十年代歐洲債券市場獲得迅速發展。1990年歐洲債券發行額為1850億美元,1991年歐州債券發行額猛增至277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2%,1992年歐洲債券市場增長雖有所下降,但仍達到2933億美元,再創歷史新記錄。
國際融資證券化的發展,使已存在的有分有合的銀行業、證券業、投資業、保險業等金融專業部門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使一些國家紛紛卷入這一金融改革的浪潮,不失時機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并反作用于金融管制寬松化和影響金融市場國際化。這一切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具有著特別的現實意義。
作者介紹:程劍鳴 江西財經學院投資金融系 王惠珍 工商銀行南昌市分行
【國外金融業發展與改革的四大特征】相關文章:
中醫在國外的發展05-01
改革實踐的發展與人的發展04-29
對國外譯者研究發展的考察05-02
英國金融業現狀及發展05-02
國外機載光電平臺的發展04-27
農場改革與發展之我見04-26
國外載人登月發展趨勢分析04-28
國外航空推進控制技術的發展05-02
當前中國工業的改革與發展04-30
中國近代美學的四大特征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