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復習四支
2、通過古詩豐富學生語音、修辭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3、培養學生對古文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背誦《笠翁對韻》;
教學難點:拓展知識——古詩欣賞。
三、教學過程:
1、復習:集體復習一遍;個別學生背誦展示(注重復習,讓學生知道溫故而知新的道理,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并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樹立學生自信心。)。
2、教師范讀一遍新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學生嘗試朗讀一遍。教師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地方。
4、游戲“火眼金睛”,教學生學習文中的生僻字,為朗讀掃除障礙。師:我要考驗一下你們,我還聽說你們有目不轉睛、全神貫注的好習慣……
5、學生朗讀兩遍,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6、游戲:雙簧、接龍、藏寶。
7、結合注解講解原文
8、指導背誦 自由背誦 比賽背誦
9、總結、評價、獎勵獲勝的小組。
教學反思:通過前面幾節課的知識滲透,學生對“對韻“內容比較感興趣,有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還能觸類旁通,自己造“對子”。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
1、給孩子們扎下中國傳統文化之根,使孩子們能夠植根傳統,把國學教育發揚光大,使孩子學習經典化、生活經典化、人生經典化。
2、讓學生了解《笠翁對韻》的原文。
3、熟練朗誦背誦課文教學重點:熟練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涵,學寫對仗春聯。教學準備:收集有關春聯、教學用卡片、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笠翁對韻》。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漁。知道《笠翁對韻》作何解釋嗎?“翁”就是李漁自稱。“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對韻”就是古代人對對子,講押韻。
二、范讀、帶讀《笠翁對韻》
老師先范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下面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開始指讀。老師讀一句,你們齊讀一句,并用手指跟著朗讀的'節奏移動,朗讀到哪個字手指就停在哪個字上,標點符號跳過去不指。聽明白了嗎?同學們,跟我念。
三、釋讀
1、師讀第一段講解第一段重點點撥:山花對海樹蒼穹下響高舂青春
2、 學生一起說文意。
四、朗讀一東、二冬
1、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章,進行小組比賽)
2、老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3、多種形式朗讀,來爭取當堂課背誦。
五、課后拓展:
1、利用課余時間熟讀一東、二冬。
2、收集對聯。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3
一、導入
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祖先留下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影響最為深遠,而且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是——對聯。
1、誰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對聯?(相機講獲取知識的途徑。如從長輩處獲得、從網絡、從生活中獲得等)針對性點評。
2、展示老師收集的對聯。
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五代后蜀主孟昶)充饑不必圖畫餅,止渴何須望梅林。(飯店佳聯)
池中荷葉魚兒傘,梁上蛛絲燕子簾。(想象奇特,構思巧妙)
3、對聯有什么特點呢?(字數相同、對仗)
對仗:古代人寫詩或寫對聯的時候,為了讓語言更美,就喜歡用對仗。“對”就是對稱、對應的意思。就像這間教室,左邊有門,右邊也有個門跟它對應。這就是“對仗”。
二、引入新課,《一東》
古代的小孩,五六歲開始識字的時候,老師就會教他對對子,那么就必須學習這一本書——《笠翁對韻》。
1、板書課題,介紹《笠翁對韻》,并解釋。
出示:《笠翁對韻》是清代戲曲學家、文學家李漁所編寫,這是一本關于詩韻、對仗的聲律啟蒙著作。該書語言豐富優美,對學習吟詩、對對子有很大幫助。
“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頭,李漁的自稱,“對韻”就是古代人對對子,講壓韻的。
2、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笠翁對韻》的第一篇《一東》。
三、體會對仗,理解意思。
1、學生自由朗讀。
2、師生接口讀。
3、質疑:有沒有不懂的?
蒼穹:天空。
牛女二星:牛郎織女二星。
參商:天上的兩顆星星,參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東方。兩曜:兩顆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
故事:參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東。傳說遠古時代的高辛帝有兩個兒子,整天爭吵,最后竟然動起武來。高辛帝沒有辦法,只好把兄弟倆分別派到十萬八千里之外的東部和西部。后來他們一個變成天上的參星,一個變成天上的.商星。兩顆星星一西一東,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遠都見不著面。現在用參商比喻親友相隔兩地,難以見面。颯颯:風雨之聲。
戍旅:戍守邊疆的戰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邊塞周圍,寒霜隨風而降,驚擾了駐守的將士們。
三東:冬天的第三個月,即十二月。
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飛舞的雪,讓漁翁感到十分寒冷。
3、帶著理解朗讀。
四、體會押韻,品味朗讀
1、很多詩歌都是對仗的,除了對仗,詩歌還有另外一個特點。
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讀音有什么特點。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解釋押韻:韻一般放在句末,稱為韻腳。
3、出示《一東》學生找出押韻的字。明確《一東》是押同一個韻的。
4、押韻的好處:中國的詩歌從一開始就是有韻的。古代詩歌是用來唱的,押韻使詩歌讀起來更加瑯瑯上口,讓人回味無窮。
5、指導朗讀體會。
6、出示詩詞,學生找出韻腳,并指出哪首押一東韻。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鋤禾(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練習對對子,挑戰自我
1、老師出上聯,學生對下聯。
冷—暖白-黑海闊—天空天南-地北
(漢語很神奇,有些四個字的成語拆開來就是兩個字的對聯,成語掌握多了,說起話來會出口成章,寫起作文來下筆如有神。)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學生自由出對子。
3、出示特殊對子,千古絕對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回環聯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疊字聯
千古絕對:有些對子,過了千百年,也沒有人能對出來,即使對出來,也不夠貼切。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回環聯)
涓涓溪流,淙淙淺淺,深深湯湯,澎澎湃湃匯江河湖海汪洋。(同旁,疊字)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南朝北打東西。(七色、四方、“東西”一詞兩用,有物品之意)
學習《笠翁對韻》,以后知識豐富了,也許你們能對出來,解決這千古難題。
六、作業:將《一東》背給父母聽。收集對聯。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4
【教學理念】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量化要求。兒童誦讀經典不僅可以明顯、快速地增加識字量,還可以使兒童在記憶的廣度和理解方面有顯著的提高;經典誦讀不僅有助于提高兒童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兒童人格成長。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讓教材為學所用,為學服務,同時也為學生的提高、發展服務。用好這些例子,超越這些例子,達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感悟笠翁對韻有“韻”有“對”的特點。 2.在創設的不同情境的運用中會連“對”,會填“對”。
3.在經典誦讀中弘揚祖國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年級】
五年級。
【教學活動】
一、課前熱身
對對子(單字或詞語)。
二、故事引入《笠翁對韻》
1.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2.認讀“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
3.介紹《笠翁對韻》。
三、學習課文,體會“對”“韻”
(一)讀通課文,感悟“韻”
指導學生讀通句子,初步做到讀出節奏。引導學生發現每個對子都押“東”的韻。
(二)再讀課文,發現“對”
1.發現對子的特點。
天對地,雨對風。大地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1)引導學生發現每個對子的字數相同。
(2)借助圖片等方式引導學生發現每個對子意思相關,即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屬于同一類。
2.運用上下相對的特點猜測不懂的詞語的意思。
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質疑解惑。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借助圖片指導理解前一句。 (2)根據意思相關的特點,學生自學理解后一句。
3.指導背誦。
四、拓展延伸,運用“對”
(一)配“對”
教師創設情境,提供相關材料,讓學生把錯亂的詞句配對。然后出示正確的答案,讓學生有節奏地誦讀。
綠茅店村前,青竹歡笑樂陶陶山蒼蒼、天公紅古柏夏雨伯蒼松花叢蜜蜂戲鬧嗡龍雨蒙蒙海洋天空雨中山果落地紅仙鶴冬板橋路上,小橋流水唱叮咚
(二)填“對”
師:《笠翁對韻》是兒童學詩最好的教材,是每一個喜歡寫詩的人,想成為作家的人的必讀經典。很多詩人就用了對韻的方法創作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1.發現詩句中的對子。
2.出示一些詩句,請學生小組抽簽,根據對子的特點,填寫詩句。
遠看山有色,( )聽水( )聲。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 )( )。
千山鳥飛絕,( )人蹤( )。
海內存知己,( )若( )。
(三)創“對”
聯系生活情境的語境,填寫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體現個性化情趣的內容。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給孩子們扎下中國傳統文化之根,使孩子們能夠植根傳統,把國學教育發揚光大,使孩子學習經典化、生活經典化、人生經典化。
2、讓學生了解《笠翁對韻》的原文及譯文。
3、熟練朗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熟練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涵,學寫對仗春聯。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春聯、教學用卡片、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上課之前,先聽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紀曉嵐諷對石先生》。
二、對對子
1、先從最簡單的一個字對起。老師出示:湖,學生自由對。說說這樣對的理由。教師歸納:只要詞類相當的都可以對。
再對“風”,自由對,說理由。
2、對二字。老師出示:西湖。學生自由對,教師提示對對子的方法。出示老師的答案,和老師一樣的'做“OK”的動作。
再對:七嘴——千山——天南——海闊——
為什么你們能脫口而出地對出來?(因為這些詞語都是成語)
過渡:是呀,我們的漢語就是這么神奇,有些四個字的成語拆開來就是兩個字的對聯,成語掌握多了,你們說起話來會出口成章,寫起文來會下筆有神的。
3、對三個字的對子。
相機出示:葡萄牙。
指導:上下兩句內容不搭界,格式卻正確的對子,叫無情對。
4、對四字的對子。
出示:福如東海——文可安邦——
有些古代的神話故事也能用來對對子:精衛填海——
(生依次對出:女媧補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
5、對五字的詩句。
出示句子,學生一齊對:
海內存知己——路遙知馬力——明月松間照——生當作人杰——白日依山盡——遠看山有色——
6、對七字詩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有心栽花花不開——
接天蓮葉無窮碧——山重水復疑無路——
三、學習《笠翁對韻》
從剛才的對對子游戲中,我們發現好的對子一般都詞性相同,結構相仿,聲調平仄交替,念起來瑯瑯上口。而說到對對子,我們就不得不提《笠翁對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個部分。
1、請學生自己對照拼音,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
2、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對的呢?
找一找,指名交流。
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經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對,這《笠翁對韻》包羅的東西還真不少。其中有幾個難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出示:蒼穹雨霽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讀。
5、接口讀。
先師生接口讀,后男女聲對讀。
6、《笠翁對韻》在讀的形式上可以多種多樣。
請你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讀。
四、總結
中華民族的文化淵遠流長,除了《笠翁對韻》,還有《三字經》等等,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能進一步領略帶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笠翁對韻》的基本特點和文化內涵。
2. 引導學生誦讀并背誦部分章節,提高學生的語言節奏感和韻律感。
3. 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誦讀《笠翁對韻》,理解其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的特點。
2. 難點:體會《笠翁對韻》中蘊含的文化典故和思想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
(1)播放一段古典音樂,營造古典文化氛圍。
(2)提問學生對古代詩詞對仗和韻律的了解,引出《笠翁對韻》。
2. 作者及作品介紹
(1)介紹作者李漁及其文學成就。
(2)講解《笠翁對韻》的成書背景和特點,強調其在古代蒙學中的重要地位。
3. 誦讀感知
(1)教師范讀一段《笠翁對韻》,讓學生感受其韻律之美。
(2)學生跟讀,注意字音和節奏。
(3)分組誦讀,互相點評。
4. 內容講解
(1)選取一段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分析其對仗的詞語和表達的意思。
(2)講解其中涉及的文化典故,如“莊周夢化蝶”等,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
5. 討論與拓展
(1)組織學生討論《笠翁對韻》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2)引導學生嘗試用《笠翁對韻》的形式進行簡單的.對仗創作。
6. 總結與作業
(1)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笠翁對韻》的價值。
(2)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背誦一段《笠翁對韻》,并查閱其中一個典故的詳細內容。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誦讀《笠翁對韻》,感受其音韻之美。
2. 理解《笠翁對韻》中的字詞含義和對仗句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 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誦讀和理解《笠翁對韻》的內容。
2. 難點:掌握對仗的技巧,進行簡單的創作。
三、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
(1)展示一些古代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引出《笠翁對韻》,介紹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笠翁對韻》的一段內容,圈出生字詞。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字音、節奏和韻律。
(3)全班齊讀,讀出韻味。
3. 字詞理解
(1)講解生僻字詞的讀音和含義,如“叆叇”“曈曚”等。
(2)分析對仗詞語的特點,如詞性、詞義、結構等。
4. 內容賞析
(1)選取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賞析,體會其意境和情感。
(2)講解其中的文化典故,如“蘇武牧羊”“伯牙摔琴”等,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5. 創作實踐
(1)給出一些詞語,讓學生仿照《笠翁對韻》的句式進行對仗創作。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和修改作品。
(3)展示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和鼓勵。
6. 總結與拓展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2)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誦讀《笠翁對韻》,并嘗試用對仗的方式寫日記或作文。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笠翁對韻》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2. 引導學生誦讀《笠翁對韻》,感受其韻律之美。
3. 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誦讀《笠翁對韻》,理解其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的特點。
2. 難點:體會《笠翁對韻》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古典音樂,營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圍。
(2)提問學生對古代詩詞的.了解,引出《笠翁對韻》。
2. 作者及作品介紹
(1)介紹作者李漁的生平事跡和文學成就。
(2)講解《笠翁對韻》的成書背景、內容特點和歷史地位。
3. 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一段《笠翁對韻》,讓學生感受其韻律之美。
(2)學生跟讀,注意字音、節奏和語調。
(3)分組誦讀,互相點評。
4. 內容講解
(1)選取一段《笠翁對韻》進行詳細講解,分析其對仗的詞語、句式結構和表達的意思。
(2)講解其中涉及的文化典故和歷史知識,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
5. 討論與交流
(1)組織學生討論《笠翁對韻》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2)引導學生思考《笠翁對韻》對我們學習語文和了解傳統文化有哪些幫助。
6. 總結與拓展
(1)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笠翁對韻》的重要性和價值。
(2)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背誦一段《笠翁對韻》,并在課后閱讀一些古代詩詞,感受其韻律之美。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誦讀《笠翁對韻》中的選段。
2. 理解選段中的字詞含義和對仗句式,感受其語言之美。
3. 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誦讀和理解《笠翁對韻》選段。
2. 難點:體會對仗的精妙之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欣賞法。
四、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古典音樂,展示幾幅古代文人雅士吟詩作畫的圖片。
(2)引導學生談談對古代文化的印象,引出《笠翁對韻》。
2. 了解作者及作品
(1)介紹作者李漁的生平經歷和文學成就。
(2)講解《笠翁對韻》的創作背景、主要內容和特點。
3. 誦讀感悟
(1)教師范讀《笠翁對韻》選段,學生跟讀,注意字音和節奏。
(2)學生自由誦讀,讀出韻律感。
(3)指名學生誦讀,其他學生評價。
4. 字詞講解
(1)解釋選段中的生僻字詞,幫助學生理解文意。
(2)分析對仗的詞語,讓學生體會其詞性、詞義和結構的對應關系。
5. 賞析對仗
(1)選取一些對仗工整的句子,引導學生欣賞其美感。
(2)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對仗句子,并說明理由。
6. 拓展延伸
(1)介紹一些與《笠翁對韻》相關的文化知識,如對聯、詩詞格律等。
(2)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誦讀《笠翁對韻》,并嘗試創作對聯或對仗的詩句。
7. 總結課堂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2)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背誦選段,并向家長講述其中的一個故事。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笠翁對韻》這本書,了解其基本特點和價值。
2. 學會誦讀《笠翁對韻》的部分內容,感受其韻律之美。
3.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誦讀《笠翁對韻》,體會其韻律和對仗之美。
2. 難點:理解《笠翁對韻》中的文化內涵和典故。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展示一些古代對聯和詩詞,讓學生感受對仗的美感。
(2)引出《笠翁對韻》,介紹這本書的書名含義和歷史地位。
2. 作者與作品介紹
(1)介紹作者李漁的'生平事跡和文學成就。
(2)講解《笠翁對韻》的創作背景、內容結構和特點。
3. 誦讀示范
(1)教師范讀一段《笠翁對韻》,讓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韻律。
(2)學生跟讀,反復練習,直到能夠熟練誦讀。
4. 內容解析
(1)逐句講解《笠翁對韻》的內容,解釋字詞含義,分析對仗句式。
(2)講述其中的文化典故和歷史故事,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5. 討論交流
(1)組織學生討論《笠翁對韻》中的對仗之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2)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對仗的語言表達。
6. 總結拓展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笠翁對韻》對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2)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向家人誦讀《笠翁對韻》,并收集一些對仗的對聯或詩句。
【傳統文化《笠翁對韻》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笠翁對韻》教案04-25
《笠翁對韻》教學反思范文05-02
笠翁對韻下卷教案12304-25
《笠翁對韻》上卷教案(通用6篇)09-13
竹絲笠(竹絲笠)04-29
《賣油翁》優秀教案設計04-27
周莊水韻的教案設計04-30
翁雞(翁雞)04-29
翁甫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