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時間:2025-04-10 16:10:18 詩琳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6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6篇)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

  本節課要通過真分數,假分數的認識,使學生能全面理解分數的概念。所以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直觀圖形和直線上的點表示的分數,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這樣學生概括真、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征即為水到渠成。在學生掌握了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后,再通過設問,讓學生討論出假分數化整數的方法及算理。

  新課教學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分三層。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討論、認識分子和分母大小關系的三種情況,了解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引導學生比較分數值與1的.大小關系,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利用數軸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關系,掌握它們的分界點是1。

  第二部分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分為兩層。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這些假分數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數;理解和掌握假分數化整數的方法。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2

  本節課要通過真分數,假分數的認識,使學生能全面理解分數的概念。所以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直觀圖形和直線上的點表示的分數,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這樣學生概括真、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征即為水到渠成。在學生掌握了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后,再通過設問,讓學生討論出假分數化整數的方法及算理。

  新課教學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分三層。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討論、認識分子和分母大小關系的三種情況,了解真分數,假分數概念;引導學生比較分數值與1的大小關系,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利用數軸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關系,掌握它們的分界點是1。

  第二部分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分為兩層。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這些假分數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數;理解和掌握假分數化整數的方法。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3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課,是繼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后的一節關于分數知識的延伸課。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學生明確了分數就是“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真分數和假分數雖然在分數的意義上是一致的,但是假分數在意義的理解上卻是對原來分數意義的一次飛躍。假分數的意義理解在本節課上應該是一個難點,相對于以前真分數的意義學生根深蒂固,但假分數表示什么?在單位1不夠取得時候怎么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數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所以,這節課既是分數意義的延伸,又是對原來分數理解的一次補充。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讓學生敘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數的意義,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內容,為學生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奠定了基礎。

  其次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然后依據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分類,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

  最后通過觀察數軸上各點所表示的分數,引導學生將真分數和假分數與1作比較,使學生直觀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進一步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遺憾的是時間把握的不夠好,拖堂了,我想主要是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一開始,提問分數的意義處就冷場了,主要是昨天沒有上課,是前天學的內容,學生遺忘了。

  2、在教學5個的地方,引導學生經歷了這個過程,拓展的比較多,花的時間也比較多。

  3、在數軸上表示分數,把真分數、假分數與1比較的時候,由于學生的基礎及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扎實,所花的時間也比較多。

  還可能在設計、語言、課堂處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4

  昨天,市教研室來我校調研,有幸請張平老師指點了一節數學課:《真分數和假分數》。聽了張平老師的點評,有如下啟示: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的一部分和這個數量的關系。本節課上,學生需要認識分子與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以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教材上的例2是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通過涂色,先后引出對4∕4和5∕4的認識。教學時,我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按部就班的引導學生認識。出示了分數“5∕4”后,我問學生:“這里把什么看作了單位‘1’?”學生一致認為是“把兩個圓看作單位‘1’”。其實,這樣的回答是我在設計教學時就已經預料到的,于是我開始引導:如果是把兩個圓看作單位“1”,一共平均分成了幾份?取了幾份?用分數表示是多少?5/8和5∕4一樣嗎?再想想應該把什么看作單位“1”?學生:“兩個圓!”盡管前面有例題的明示“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盡管我作了引導,可學生還是堅持他們的想法。無奈,我只得重新再引導一遍。

  課后,張平老師的方法給了我啟發:在讓學生涂色表示5/4時,先只出示一個圓讓學生說單位“1”、涂色,學生肯定會說不夠,由此再出示第二個圓,即再出示一個單位“1”,合起來是兩個單位“1”,兩個圓是兩個單位“1”,而不是一個單位“1”。有了這樣的鋪墊引導,學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另外,張平老師還提到一節課練習的設計要設計好,要注意層次等。聽了張平老師的點評及建議,我深深體會到,每節課前,都要認真鉆研教材,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細節,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在一定程度上,課堂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的。細節是一種長期潛心的準備,細節是可以挖掘、預設的,我們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進而創造出有效、精彩的課堂。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5

  上周教學了第四單元的二課時《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是一堂概念教學課,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確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及將分數分為這兩大類的分類標準是什么,初步了解分類標準在分類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直觀圖形和直線上的點表示的分數,使學生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這樣學生概括真、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征即為水到渠成。

  整節課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在課后的作業里有一個這樣的題目:請你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

  有個同學寫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答案:我覺得分子不應該比分母大,因為媽媽總比兒子大。我忍俊不禁,隨即在第二天的課上對此答案隨性發揮。

  聯想到在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時說到分數線下面的是分母,做為母親他高高的托著自己的孩子--分子,所以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因為孩子的年齡都要比母親小,所以分子小于分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那么這樣的分數我們叫做真分數,而如果孩子和母親一樣大,或大于母親了,那么這種情況就不符合實際,這樣的分數就叫做假分數。說到這里孩子們都笑了,我知道他們從心里真正領悟了!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6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教學內容將進一步加深并鞏固學生對于分數意義的理解,為今后學習帶分數、比較分數大小和分數加減法奠定基礎。

  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在對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較、抽象的基礎上,概括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在概念教學環節中,我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了“涂色——描述——觀察——再描述”這一系列過程,用折紙和涂色的方式表示出分數,學生在動手操作、主動參與中潛移默化地復習分數的意義,深化了“平均分”的認識;在動手操作中,學生切實感知了列出的幾個分數和單位“1”之間的關系,為真假分數概念的'理解做好鋪墊,使真假分數的內涵和外延得以顯現。訓練學生表達對于分數意義的理解,突出將誰看為單位“1”這一難點。在說理過程中,雖然學生的發言展現出認知的矛盾,但在師生的交流中學生逐漸明晰用圖形表示假分數的方法,學生對于假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加深,使得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呼之欲出。整個片斷,教師為學生安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用已有知識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習數學的過程真正成為充滿交流和碰撞、有著鮮活感受的過程。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7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研究了分數中的一個重要的知識《真分數和假分數》,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和分數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起到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只有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才能比較全面的理解分數的概念,更好的學習和應用分數。

  對于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主要是通過觀察圖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系,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以及數量之間關系的合理性、科學性。然后讓學生從觀察涂色的分數出發,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比較,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表象,進而以歸納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屬性,從而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形成一個表象,然后再引導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述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從學生練習反饋來說,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意義掌握不錯,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這節課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自己的預設,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當然教學中也有不足,比如在做數軸題的時候,讓學生把真分數和假分數標在數軸上。由于學生對數軸的認識不是很清晰,把數軸跟線段混淆了,因此在獨立完成此題時有一定難度。上完課后想一想自己備課的時候孩子存在漏洞的,備課不是很全面。

  今后在教學中,努力克服不足,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8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在概括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拓展對分數的認識。

  既然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以分數意義為基礎進行教學的,那么這堂課離不開分數的意義,而五(下)的分數意義是用單位“1”來說明的,因此,我認為該內容的教學和分數的意義有著密切的關系。教材安排的例題也是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通過在圖形里涂色,先后引出對4/4和5/4的認識。再利用對假分數的初步認識,通過在圖形里涂色表示2/5、10/5和13/5,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認識。最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較上面例題中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形成并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

  涂色是認識真分數假分數重要直觀手段。小學生的認知往往建立在直觀之上的.,涂色學生的操作活動,操作的過程就是直觀感知的過程。在涂3/4的過程中體會到:把一個圓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4分,涂這樣的3份是3/4。同樣,涂4/4和5/4也是如此。

  分數單位是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的重要鍥子。教材要求學生先在下面的圖形中涂色表示5個1/4,然后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幾分之幾。對假分數的初步認識的鍥子就是分數單位,1/4有1個1/4,3/4中有3個1/4,3個1/4就是3/4;4/4中有4個1/4,4個1/4就是4/4。照此推想5個1/4當然是5/4,5/4有5個1/4。

  分類是形成真分數假分數的重要環節。在學生初步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較上面的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從而形成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教師依據板書1/4,2/4,3/4, 4/4,5/4,…… 1/5,2/5,3/5,4/5,5/5,6/5,…,10/5,…,幫助學生明確真分數假分數的含義。

  我認為,認識真分數假分數有上面比較重要的三個點,至于豐富真分數假分數的內涵需要練習來實現!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9

  這節課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初步建立了分數的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利用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認識,通過學生熟悉的'涂色表示分數的活動,運用類比推理得到四分之四、四分之五這樣的假分數,并通過例3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假分數的感知。然后通過說理和討論,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在練習第39頁練一練第1題右邊第3幅圖時,有些學生認為涂色部分應該用八分之七來表示,這時我讓不同見解的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并通過討論明確圖中是把一個長方形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四分之一,涂色部分有7個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七,這樣既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完成對分數概念表征的修正和調整,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發展數學思考。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0

  本節課我采取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對概念的建構和理解過程,其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導學生經歷概念的建構過程。

  富有實效的課堂教學,往往是多種教學策略的有機融合,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凸顯了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關注學生知識起點,有效激疑。

  孩子對于分數的了解并不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在課的伊始,從學生熟知的分數入手,并借助于這個可待定分數,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對所熟悉的部分與整體關系的分數的回憶,同時又可類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這種分數的出現,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和探究創設了問題情境,引起了認知矛盾沖突,有效的激活了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

  2、把握教材設計意圖,探究釋疑。

  縱觀整個章節的編排體系,真分數、假分數內容教材的編排意圖,除了讓孩子們了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跳出前面在分數認識中形成的“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關系”這一思維,形成分數也表示兩個量之間的份數關系,所以在讓學生感知如何用圓中的陰影來表示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通過充分的交流、討論,有效的突破了單位“1”的限制,讓學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其表示的具體量已超過了單位“1”,需要再增加這樣的一份,借助于教師有效的引領,讓學生明白了單位“1”的大小、平均分成的份數與分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再次強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后,一個有效地設問,把誰看作單位“1”?充分估計到了學生認知上的誤區,通過對比、觀察、辨析,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樣的圖形,單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數竟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從而強調了單位“1”的重要性。至此,借助于一波又一波的矛盾沖突和問題情境,在無疑—有疑—釋疑中深化了學生思維,加深了學生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和體驗,增強了學生的思辨意識,有效的突破了難點。

  二、重視數形結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教師注重了通過圖形語言揭示概念的意義和特征。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借助于圓形圖和數軸,將“圖”與真分數、假分數的特征相對照進行解釋、分析和說理,使學生在觀察和對比中感悟概念的意義和特征,體會數形結合在解決問題中的`便捷性、科學性的優勢。

  三、練習設計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本節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基礎練習,主要是讓學生鞏固對真、假分數的認識。第二個層次,提高性練習,考慮到學生在數軸上描點是個難點,有意識的將它分解為幾個層次,先是判斷真、假分數,接著借助于對單位“1”的認識引入數軸,然后讓學生猜測真、假分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隨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描點。這個題目囊括了本節課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將它們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同時進行了有效提升和難點的突破。第三個層次,開放性練習,首先是讓學生在繁雜的分數中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發現規律,接著讓學生接觸不確定因素:(a≠0),a<6時,是真分數,a≥6時,是假分數。(a≠0),a>6時,是真分數,a≤6時,是假分數。(a≠0、b≠0),a>b時,是真分數,a≤b時,是假分數。為的就是將學生思維不斷提升,從形象的呈現分數判斷到學生形成抽象的符號化思想。整個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由表及里、由直觀到抽象,加深了對真分數、假分數意義和特征的認識,建立了完整的分數概念。既有效地關注了過程性目標的達成,同時又將教師的“引”與學生的“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對知識的建構。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1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只有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才能比較全面的理解分數的概念。

  本課許老師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許老師先讓學生用一張紙折分數,涂色,再次通過觀察圖形的涂色部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以及數量之間關系的'合理性、科學性。

  在教學中,老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的意義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系,然后讓學生從觀察涂色的分數出發,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比較,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表象,進而以歸納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得了初級概念,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把這一概念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同一類事物之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從學生練習反饋來說,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意義掌握不錯,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這節課的目標。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2

  xx省xx市實驗小學的xx老師執教一課,朱老師提出要“幫助學生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準確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特征”。課前朱老師做出這樣的思考:“學生怎樣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首先要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經歷假分數的形成過程,感受并認同假分數產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從學習基礎分析,當學生面對一個真分數時,已經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釋。比如,可以從部分與整體(一個物體或一個群體)的'層面進行解讀,也可以理解為兩個量之間的一種關系,即一個量相當于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我認為,只有當學生看到一個假分數時,能利用已有的經驗從不同的維度去解讀它,對它的理解程度能與真分數等同了,才算真正實現了假分數意義的構建!

  筆者在課前調查中發現, 學生們對于分數的認識大致如此:講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用分數表示。比如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有這樣子的2份可以用分數四分之二來表示。但是,學生的認知中還是趨向于認同分子小于分母的情形。這就是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之間現實的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那怎樣解決矛盾?

  教學片斷: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嗎?

  學生個性化畫圖。

  教師和學生從四分之一開始,每一次增加一個分數單位,學生很自然也很順利地完成。

  師:看著這5個分數,你有覺得誰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為分子比分母還要大。

  師:還有誰比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樣大。

  師:像這樣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師:前兩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你能在括號內填上自己喜歡的數,并畫圖表示這個分數嗎?

  筆者在課堂巡視時看到了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數,并能正確畫圖表示.

  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分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即“學生認識到假分數在形式上與真分數是不一樣的,但其實質都是分數單位累加的結果!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3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和分數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只有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才能比較全面地理解分數的概念,所以教學中我緊扣住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從直觀上理解了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意義,這樣學生概括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征即為水到渠成。

  一、本節課采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特點:

  1.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整個過程設計中,我努力營造學生獨立、主動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過程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引導學生去探究,自己去發現,使學生對新知沿著理解、掌握、熟練不斷前進,從而獲得了最佳效果。

  2.通過自主探究與研究,學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教學中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學生經歷這一過程后,自學能力得到培養,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學生能正確辨別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3.關注學困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學能力還需提高

  2.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還需提高。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4

  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是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習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重視真分數和假分數概念的形成。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涂色表示出分數,讓學生通過比較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從而發現這些分數是比1大,還是比1小。由此得出真分數的概念,即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在例2的教學中,首先由真分數1/3、2/3的意義引入,然后問學生如果表示這樣的'3份,用分數表示是多少,如果表示這樣的4份呢?1個圓還能表示出來嗎,應該怎么辦呢?這時學生想到再用一個圓來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就表示4/3。在教學假分數時應把重點放在假分數的意義上,讓學生明確是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4份的數;7/4表示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7份;11/5表示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這樣的11份。通過觀察這些假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大小,從而發現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數大于1或等于1。

  2.區分11/5和11/15的意義。學生在表示11/5時,由于受圖形的影響,受原來學習分數的影響,導致學生會把3個圓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15份,表示這樣11份的數。通過對比這兩個分數,既可以從圖中發現錯誤,也可以利用分數的意義發現問題,還可以從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點辨別。

  不足之處:

  個別學生在練習中還是出現了假分數寫成真分數的情況。

  改進措施:

  重點教學假分數的意義,特別是要注意假分數是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讓學生重點說一說每個假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5

  本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先讓學生在交流預習作業的基礎上,再次通過觀察圖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系,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以及數量之間關系的合理性、科學性。然后讓學生從觀察涂色的分數出發,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比較,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表象,進而以歸納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得了初級概念,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把這一概念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同一類事物之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學生練習反饋來說,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意義掌握不錯,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這節課的目標。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主動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新知沿著理解、掌握、熟練不斷前進,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 16

  今天教研組活動,我執教了《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上完課我和學生都覺很快樂,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著實讓我開心和興奮。

  本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首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涂色表示分母是4的分數,重點在表示4/5上,再通過比較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和引導觀察圖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系,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比較,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表象,進而以歸納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屬性,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學生練習反饋來說,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意義掌握不錯,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這節課的目標。

  除了為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而欣慰。同時也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有一下三點遺憾:

  1.表示4/5時,理解假分數的單位“1”時,1個單位“1”無能為力時,需要2個單位“1”,課前孩子們準備的圓形紙片一樣大,單位“1”大小一樣,但為了進一步理解,我課前準備了不同大小的單位“1”,進行辨析,加深認識,但課中忘記了這一環節。

  2.課有前松后緊的現象,練習的較少?赡苁呛⒆觽儎邮植僮鬏^慢,有些耽誤時間。今后要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3.評課時老師們提的共同的建議是要尊重孩子的思維,不要急于打斷孩子們的發言。確實是這樣,當孩子的回答沒讓自己滿意,就犯急,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思維,允許孩子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孩子們犯錯。

【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真分數假分數》教學反思04-28

《真分數和假分數練習課》教學反思08-28

真分數和假分數教案04-25

《真分數和假分數》說課稿06-30

《真分數和假分數2》教學反思(通用10篇)04-15

《真分數和假分數》教案04-24

《真分數和假分數》小學數學說課稿09-19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20

《真分數、假分數》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上林县| 柯坪县| 丹巴县| 青冈县| 德化县| 郧西县| 西林县| 峨边| 北宁市| 泰兴市| 上蔡县| 济阳县| 阳东县| 新邵县| 鲁山县| 宁陵县| 湖北省| 浦城县| 兴安盟| 浑源县| 沙田区| 临洮县| 三穗县| 罗田县| 兖州市| 上杭县| 大城县| 库车县| 建始县| 兰西县| 八宿县| 上蔡县| 读书| 安顺市| 蕲春县| 城市| 陆丰市| 古田县| 察雅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