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4-18 08:32:14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數學課程標準》在解決問題的課程目標中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為了將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必須先解決兩個問題:其一,如何清晰地界定解決問題的策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應該形成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二,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并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一、關于解決問題的策略

  對解決問題的策略,人們已經有很多研究。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一書中談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普遍化、特殊化、類比、猜想和檢驗、畫一張圖、建立方程、倒著干等。浙江省特級教師朱德江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嘗試和檢驗、畫圖、操作、找規律、制表、從簡單的情況人手、整理數據、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列方程、邏輯推理、改變觀點等11種。加拿大的某套數學教材中將解決問題的策略分為10種,并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形象地呈現如下:

  我國課程改革下的實驗教材,不再以傳統的算術應用題內容為線索,而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以所學運算體現的數量關系為線索,以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為線索。人教版教材編排了圖示、列舉、列表、找規律、從簡單情況入手等解決問題的策略。北師大版教材編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畫圖、列表、猜想與嘗試、從特例開始尋找規律等。蘇教版教材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從四年級起集中編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安排學生學習摘錄與列表、畫圖、一一列舉、倒推;替換、假設、轉化等策略。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致明晰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內容。

  二、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三個階段

  教師不但要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還要思考怎樣幫助學生形成這些策略。

  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不可能脫離解決問題的過程,必須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是基于解決問題、為了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首先是作為學生感受、體會、反思解決問題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策略解決新的問題。對學生來說,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僅僅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獲得某一類 問題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即基于解題的經歷,形成相應的經驗、技巧、方法,進而通過反思和提煉,形成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認識、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般要經歷潛意識階段、明朗化階段、深刻化階段。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

  1.走出潛意識階段

  對學生來說,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樓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策略的.認識,在以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已經初步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但并不一定關注到了解決問題時隱藏在背后支撐解決問題的策略,即學生對策略的認識處于潛意識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關注具體的問題是否得以解決,對解決問題的策略處于朦朦朧朧、似有所悟的狀況,缺乏應有的思考。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認識要經歷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教學時,教師可先呈現問題,讓學生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解決問題,獲得一定的經驗;再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通過回顧性陳述交流,將解決問題的策略化隱為顯。在回顧性陳述時,學生可能會基于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提出不同的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解決問題的過程提煉。

  2.步入明朗化階段

  學生對某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策略明朗化。如:呈現新問題后,組織學生思考可以用什么策略解決問題,使學生具有明確的應用策略的意識;解決問題后,再組織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隨著解決問題策略的初步應用以及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與反思,解決問題的策略就逐步浮出水面并凸現出來。這里要指出的是,在教學新的解決問題策略時,不能排斥學生應用以往學習的解決問題策略。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棄舊,而是在不斷整合、應用不同策略的過程中,豐富自己解決問題的經驗,并在新的問題中主

  動、綜合、靈活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

  3.走向深刻化階段

  在學生比較充分地感知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明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后,教師要安排一定的練習,對相關策略進行集中強化,以加深學生對策略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對策略的認識更深刻,逐步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促進學生形成穩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師的眼中,學生采用的策略可能有優劣之分,但學生的思考過程并沒有好壞之別,都能反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所作的努力。因此,即使到了鞏固、深化策略的階段,教師仍不應急于對學生的策略作出評價,而應給學生闡明和討論策略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傾聽中比較不同的策略,優化自我的策略。為了深化學生對策略的認識,教師可在學生采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自己所采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什么特點,適用哪些情況?還可采用什么策略解決問題?不同策略之間有無一定的本質聯系?學生不斷地經歷這樣的思考,就能對策略的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就能得心應手地應用策略解決問題。

  策略,有助子在解決問題時走出無從下手的沼澤地;解決問題,有助于加深對策略的認識、理解與掌握。教師要充分認識策略的意義,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學生形成策略的規律,將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小學數學教案欣賞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數學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擇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2、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培養審美意識;

  2、繪制美麗圖案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2、課件1:生活中美麗圖案的視頻(課前拍攝我們身邊的美麗圖案)。

  課件2:課本上美麗圖案制作的動畫演示。 【個性化修改】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創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播放視頻或(圖案圖片)(包裝盒上的圖案、門上的圖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圖案、商標圖案、等)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么?

  4、 在你的周圍你還見到了哪些有趣的圖案?

  5、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欣賞和制作美麗的圖案。

  二、 欣賞美麗的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7、 小組內進行交流。

  8、 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你發現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9、 多媒體動畫演示圖案形成的過程。

  10、 教師小結。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繪制美麗的圖案。

  1、 小組內討論下面美麗圖案是由哪個基本的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而來的?繪制的步驟應該是什么?

  要繪制的圖案:

  2、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3、多媒體再次演示繪制的步驟,并閱讀課本上繪制的方法;

  繪制的步驟:

  6、 討論繪制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7、 操作活動:開始繪制圖案活動,播放輕松音樂,教師巡回參與指導。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 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 學生評價:

 、佟⑦x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是畫得好的,也可以是畫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教師系統評價:

  A、 學生表現

  B、 作品優點、缺點

  C、 需要改進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課堂小結:

  3、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4、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通過觀看影片中的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審美意識。

  通過再次欣賞課本上的美麗圖案,觀察圖案的構成,使學生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以及各種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真實感受圖形特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

  通過每位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性的評價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的能力,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不足,今后應該注意的問題。

  六、課外拓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美麗的圖案?請從中選出一個你感興趣的畫下來。

  讓學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第75頁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一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簡單的含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使學生知道分數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3.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認識分數的簡單的含義。

  2.難點: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教具準備】

  多媒體,長方形紙條、圓形紙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分過東西嗎?分過什么?

  老師這里有6個餅,要分給2位同學,你想怎樣分?

  (學生說出想法后,板書3 3)

  有4個餅,分給2位同學,你想怎樣分?(板書:2 2)

  有2個餅,分給2位同學,你又想怎樣分?(板書:1 1)

  同學們在分得時候,注意到了要公平,這種分東西的方法,我們就叫做怎樣分?(板書:平均分)

  誰愿來說說,你怎樣理解平均分?

  現在只有一個餅,平均分給兩位同學,你們會分呢?

  假設這個圓形紙片就是一個餅,同位合作試一試?(學生操作)

  舉起來,互相看看是怎樣分的?

  同學們,我們怎樣證明這樣分就是平均分?

  二、動手操作,獲取新知

 。ㄒ唬┱J識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這樣的一份,能不能想個辦法來表示一下?

  還有其它表示方法嗎?

  二分之一,在數學上叫分數。

  2、指導讀、寫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寫呢?

 。ɡ蠋煱鍟┛春诎,一起拿出手寫一寫。

  3、認識二分之一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另一份呢?

  師: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的二分之一。

  誰愿來說說,什么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學們指著剛才分的圓形紙片說說,什么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ㄍ换フf)

  誰想再來說說,什么是這張圓形紙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學們,給你一張紙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嗎?

  拿出你的紙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顏色。(學生操作)

  誰愿把你涂的展示給大家?

  正方形還有不同涂法嗎?

  觀察,這幾張正方形紙,涂色部分都能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師:對,雖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還有涂其它圖形的.嗎?

  5、小練習

  老師也表示了幾個圖形的二分之一,同學們當小老師判斷一下,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嗎?為什么?

  師:看來,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重要前提,沒有平均分,分得結果就不能用分數來表示?(二)認識四分之一

  同學們,把剛才分圓形紙片,再對折一次,你發現了什么?誰是誰的四分之一?

  這一份呢?

  每份都是這張圓形紙的四分之一。

  誰來說說,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ㄈ┱J識三分之一

  這張紙片,陰影部分能用分數來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來表示?

  怎么證明這樣分是平均分?(剪開)

  大家的眼真銳利。

  能說說,什么是三分之一?

 。ㄋ模┱J識幾分之一

  1、獨立探索

  我們已經認識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出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嗎?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學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誰創造的分數最好?

  誰愿把你創造的分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可能出現幾分之幾的分數,不要回避,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

  老師剛才搜集了一些同學們創作的分數,一起來判斷一下?

  同學們,真聰明,創造了那么多分數,你還能說出其它分數來嗎?

  能不能都寫出來?

  分數有多少個?

  觀察一下,這些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

  像這樣的分數,叫幾分之一。(板書:幾分之一)

  2、學習分數各部分名稱

  今天,學習內容在課本75-76頁,請同學們看書。

  通過看書,你還知道了什么?

  同位兩個,舉個分數,互相說說,分數各部分名稱。

  3、小資料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那么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想知道嗎?

  一起來看個小資料,自己讀一讀。

  你有什么感想?

  三、練習應用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上課都積極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頁1、2、 3

  同學們,老師這里還有一道較靈活的題目,看誰能想出來?

  咱們班同學真聰明,這節課上到這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四則運算。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餛合運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計算簡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復習分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具體特點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復習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1.提問:分數四則運算意義與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數加減法和除法的意義與整數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用乘法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練習十六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其中第(2)題要求說明理由.追問:要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

  三、復習分數四則運算法則

  1.復習加、減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 + 、 - ,同時指名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加、減法怎樣算?(板書:分數加減法:同分母的.,分子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先通分再計算。)你能舉例說明嗎?為什么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數要先通分再計算?(只有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與整數和小數的加、減法的法則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直接相加、減,所以整數、小數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分數是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2.復習分數乘、除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后四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組題。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乘、除法怎樣算?(板書:分數乘法;分子、分母分別相乘。分數除法:乘除數的倒數。)

  3.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說出得數。第三、四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四、復習四則棍合運算

  1.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的?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相同。(板書)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前兩題和后兩題。集體訂正。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要按照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一步一步算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看一看,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適當的符號表示出來。追問:這樣計算簡便一些嗎?為什么?指出:整數、小數的運算定律在分數里同樣適用。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里,應用運算定律和規律,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討論練習十六第2題。

  現在請大家看練習十六第3題。討論一下,每道題的數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指名學生口答怎樣算簡便。

  4.討論練習十六第6題。

  讓學生討論、填數。指名學生口答,并說明怎樣想的,有幾種填法。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簡要地概括一下嗎?

  六、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六第3題右邊四題,第4題下面三行,第5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六第2題,第3題前五題,第4題第一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2、83頁。

  教具、學具準備

  進行每項活動的用具。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應用電腦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數學樂園”的全景圖,然后和學生談話。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游戲,你們想不想參加?(想)

 。◣煱鍟n題:數學樂園)

  師:在“數學樂園”里還有很多“數字之星”,待會兒誰最愛動腦筋,發言最積極,老師就獎給他一顆“數字之星”。

  [上課伊始,創設帶領學生去“數學樂園”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同時以獎勵學生“數字之星”這種外顯的評價、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動力。]

  活動(一):走迷宮游戲

  1.復習0~10各數的認識。

  師:數學數學,可離不開數字。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數字呢?

 。ㄉf出0~10,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師:瞧,咱們認識的“數字娃娃”都到齊了,誰能用上面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說一句話呢?楊老師先說一句,你們想不想聽?(想)“動物園里有1只熊貓,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們都可愛極了!

  生:動物園里有5只老虎。

  生:馬路上有7輛汽車。

  生:我家有9個人,吃了5個蘋果。

  ……

  師:你們說得真好,看來你們會用“數字娃娃”說話了,你們除了在課本上,還在哪兒看到過他們?

  生:在電話上。

  生:在日歷上。

  生:汽車上也有“數字娃娃”。

  生:我們的錢上也有……

  師: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數字娃娃”,今天我們邀請“數字娃娃”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你們歡不歡迎?(歡迎)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10以內各數說一句話,也就是用它們來表示一些物體的數量。這一方面復習了10以內各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師:剛才,“數字娃娃”悄悄告訴我,說他們站的隊全亂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其他同學也可以拿出數字卡片排一排。

 。ㄒ簧吓_擺卡片,并說出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其他同學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擺數字卡片。)

  師:你們還有沒有不同的擺法?

 。ㄒ簧吓_擺卡片,說出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排隊是校園中常見的活動。利用它的直觀有序性引導學生對0~10各數進行排隊,使學生能用抽象的'語言來描述這11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從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師:(出示小黑板)老師這兒有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著走著,突然迷路了。這可怎么辦呀?于是,他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媽媽,我迷路了,這怎么辦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庇谑锹斆鞯男“淄冒磱寢尩脑捜プ觯K于回到了家。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是怎樣走的嗎?(一生上臺演示)

  [以幫助小動物找家的童話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小學數學教案《1.6.17 數學樂園》。]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兔找家。

 。ㄗ屗纳謩e在四塊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畫出不同路線,其他同學在課本上畫出小兔回家的路線。)

  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找到了很多條不同的路線,但你們是想到哪兒,走到哪兒。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規律呢?請你們觀察數字表,想一想從1走到2有幾種走法?(2種)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3種)從右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3種)……如果你們按一定的順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條路線。請你們在課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嗎?(有)

  [學生“走迷宮”開始的思路是無序的。怎樣培養學生有條理的進行思考的能力呢?這就應在教學中以活動內容為載體,教給學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圖表,使學生看出“1”到“2”有2條路,“2”到“3”有6條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學生的認識水平經過“跳一跳”而躍上一個新臺階。]

  活動(二):對口令游戲

  師:前段時間,我們一起學習了數的組成,下面我們來復習。(出示8)老師出一個數,你們出一個數,使這兩個數組成8。(放鼓點音樂)

  師:我出3。 生:我出5。

  師:我出4。 生:我出4!

 。ㄍ瑯拥男问綆熒M成10,之后同學互對組成9。)

  [對口令游戲方便、快捷、效率高。用這種方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同臺唱戲”,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師生之間顯得更加和諧、融洽。]

  活動(三):送信游戲

  師:復習了數的組成之后,我們要利用它們來做一些加減題了,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請你們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再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信封反面有一個數字,請你們把桌面上得數與你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放輕音樂,其中一組學生上臺演示完成,之后評價,找對的同學表揚自己。)

  [將枯燥的10以內加減計算變成有趣的送信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簡單的口算,同時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活動(四):起立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數數排第幾”的游戲。游戲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會報數嗎?(會)請兩豎行同學從前往后,從后往前報數。

  師:其他同學也數數自己從前數排第幾,從后數排第幾。

  (師點到從前數第3位同學,從后數第4位同學,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并注意讓其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起立游戲讓學生感到既緊張又輕松,通過數數和思考,每位同學對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從前(后)數,自己是第幾個;從左(右)數,自己是第幾個。通過這個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間方向,又區分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活動(五):投擲游戲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棒。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看誰投得多”的游戲。

 。c學生按規則向籃里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同學當評判員,用圖片表示投進球的數量并貼在黑板上,之后請其他同學當“小記者”,報導幾位同學的投球成績并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同學們說說有幾個球沒投進,并說出自己的算法。)

  [投擲游戲在全體學生中進行,盡管投擲者寥寥無幾,但活動讓全體學生感到新鮮,每個人都是評判員。就在這看似純游戲的活動中,學生通過數投進(或未投進)球的個數,并將這些數目用小圓片貼出來進行比較等活動,使學生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初步了解直觀比較兩個數多少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不開心?(開心)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呢?(想)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就一定能成為“小小數學家”。

  專家評析

  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各項實踐活動。

  本節活動課涉及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內數的基數、序數含義,數的組成、比較大;10以內數的加減法;簡單的統計思想等等。盡管教材中將上述內容安排在一個一個具體的游戲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許多創意不可能都寫進教材。楊老師根據本節活動的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宮游戲時,教師創設了給“數字娃娃”排隊的游戲,設計了幫小白兔找家的童話情境;又如,做“對口令”游戲時,設計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不同活動層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充分體現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

  一年級兒童剛步入校門不久,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學習的專注性、持久性也較差,怎樣使兒童在40分鐘內始終保持較旺盛的學習情感呢?這一直是低年級教師在認真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楊老師的這節活動課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教師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投身于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讓學生感到愉悅、激奮的教學活動環境,教師不僅用理智上課,還極大地傾注了自己的喜歡和興趣。

 。2)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教材安排的5個實踐活動在課堂上如何實施,這就看教師的教學智慧了。楊老師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合理地安排了5個活動,使學生不感到疲乏,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整節活動課,教師注意公平地面向每個學生,提問、交流、獎“數字星”等活動教師都盡可能讓多一些學生有機會參與,使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經歷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學習過程,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貨物方法,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方程,豐富解題策略,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作用,體驗用新的策略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方程,學會解只含有加、減法和乘、除法一步計算的過程。在實際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數量關系比較困難的問題,很容易解決。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課: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師: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和我們過去解決實際問題一樣,首先要審題。(板書:審題)

  題中告訴我們哪些已知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過去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時,審題后要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也要分析數量關系,所不同的是,現在我們要找一個數量關系式。(板書:找等量關系式)

  (3)過去我們解決問題時是想怎樣從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現在我們可以把未知的數設為X。(板書:設未知數)可以這樣寫:先寫“解”字,表示解題的過程,而設小軍的跳高成績為X米這句話必須寫下來,否則,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

  (4)誰能根據我們找到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板書:列方程)

  (5)下面我們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了。(板書:解方程)

  請學生上黑板板書。

  強調:因為在設的前面已經寫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時不再需要寫“解”字了。

 。6)、因為這里是解決實際問題,在求出答案后,還應該像過去解決實際問題一樣寫上答句。(板書:寫答句)

  (7)、在問題解決后要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合理。突出兩點: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確。(板書:檢驗)

  2、練一練:第一題

  3、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1)、小明打一1200個字的文章,已經打了一些,還剩下280個字沒打。小明打了多少個字?

 。2)、學校為擴充圖書資料,今年計劃投入 資金1.2萬元,是去年的1.6倍。去年投入資金多少萬元?

 。3)、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7.2厘米,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4、試一試: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一頭藍鯨重165噸,大約是一頭非洲象的33倍。這頭非洲象大約重多少噸?(列方程解答)

  5、練一練:第二題

  三、全課:

  1、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么?解題的關鍵是什么?

  2、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那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得出相應的乘除法算式,幫助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求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有序思考能力。

  3、通過倍數和因數之間的互相依存關系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到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

  教學重點: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每桌準各12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每人準備一張自己學號的卡片。

  設計理念:通過竟猜、操作、比一比誰寫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文流進行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考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智力競猜 引入新課

  1、讓學生進行智力競猜春暖花香的季節,公園里許多人在劃船,一條船上有兩個父親兩個兒子,但總共只有3個人,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學生能猜出三個人分別是孫子、爸爸、和爺爺)

  2、孫子、爸爸、爺爺的名字分別是韓韓,韓有才、韓廣發。請學生以韓有才為中心介紹下三個人的關系。學生可能會說出韓有才.是爸爸,韓有才是兒子的語句,這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是誰的爸爸誰是準的兒子。

  3、上述父子關系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在表述時一定要完整。并向學生說明自然數中某兩個數之間也有這種類似的依存關系倍數和因數。

  設計說明:智力競猜走學生喜歡的形式,因為每個學生都有爭強好勝之心,競猜有兩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關系,為理解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關系作鋪墊。

  二、操作發現 理解概念

  1、師:智慧從手指問流出,通過操作我們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桌同學拿出課前準備的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試一試能擺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蘊涵著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請學生匯報不同的擺法,以及相應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開寫)再向學生說明:如果一個圖形經過旋轉后和另一個圖形一樣,我們就認為這兩個圖形是一樣的,讓學生特重復的圖形和算式去掉。(板書三十乘法算式,和幾十相應的除法算式)

  設計說明;讓學生寫出蘊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讓學生將旋轉后相同的去掉,這是一次簡化,很多學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3、讓學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學生指出: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3也是12的因數。

  4、先請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一說.然后同桌的同學再互相說一說。

  5、讓學生仿照說出62=12和121=12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6、學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說一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可能會出現0( )=0的情況,借此向學生說明我們研究因敷和倍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設計說明:倍數和因數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師的傳授、講解,需要學生的適當記憶重復、仿照。當然,要使學生真正理解還必須舉一反三,通過互相舉例可以逐步完善學生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同時使學生明確倍數和因數的研究范圍。

  7、以43=12與123=4為例,向學生說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據這個除法算式可以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說好后再讓學生試一試其他幾個除法算式中的關系。

  8、練習:根據下面的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

  54=20 357=5 3+4=7

  (1)學生回答后引發學生思考:能不能說20是倍數,4是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哪個是哪個的倍數,因數也同樣如此。

  (2)通過3+4=7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和因數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礎之上的。

  設計說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種互逆的關系,在學習中應該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三道練習可以鞏固剛剛獲得的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將融會貫通落到實處。

  三、探索方法 發現特征

  1、找一個數的因數。

  (1)聯系板書的乘除法算式觀察思考12的因數有哪些,井想辦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數。

  (2)學生獨立思考,明白根據一個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兩個因數,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條理的一對一對說出15的因數。

  (3)用一對一對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數?赡苡械膶W生根據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學生是根據除法算式找的,都應該給予肯定。

  (4)引導學生觀察12、15、36的因數,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數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設計說明:先安排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使學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進行,觀察,這樣比較自然,而且為于找一個數的因數指明了方向。學生交流時突出了方法的多樣性,既可以根據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據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導學生一對一對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歸納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某些特征。

  2、找一個數的倍數。

  (1)讓學生找3的倍數,比一比誰找得多。

  (2)學生匯報后,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數可以用3乘連續的自然數1、2、3,3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寫3的倍數時要借助省略號表示結果。

  (3)找出2的倍數和5的倍數,并引導學生觀察3、2、5的倍數情況,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設計說明:讓學生比一比誰找的倍數多,可以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認識到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在學生匯報后同樣需要引導學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歸納一個數倍數的特征。

  四、鞏固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倍數和因數,并且探索了求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方法,想不想檢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題。學生表述后強調哪個是哪個的倍數(或因數)。

  2、想想做做的第2題。學生填好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表中的應付元數其實都是什么?表格中為什么用省略號?

  3、想想做做的第3題。學生填好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表格中所有數都是什么?這個表格中為什么沒有省略號?

  4、游戲找朋友。讓學生拿出各自的學號卡片,找出自己學號數的所有因數,使學生發現每個學號數的因數都在全班的學號數以內;再讓學生找一找自己學號數的倍數,井說一說能不能在全班學號數內部找到一個,還有其他的嗎?

  設計說明:第l題是基礎練習.可以鞏固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2、3兩題聯系實際,使學生感悟到其中蘊藏著求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方法,以及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第4題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綜合應用求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再次認識到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向你的同伴介紹一下。

  2、生活中許多現象與我們學習的倍數和因數的知識有關,課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探索一下1小時等于60分的好處。通過探索使學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數是兩位數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計算。

  設計說明: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收獲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梳理,同時通過探索1小時等于60分的好處,可以鞏固倍數和因數的相關知識,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天镇县| 如东县| 朝阳县| 抚州市| 浦北县| 精河县| 齐齐哈尔市| 天津市| 绥中县| 射洪县| 沅陵县| 资兴市| 新巴尔虎左旗| 库伦旗| 普兰县| 来凤县| 延吉市| 武宁县| 石嘴山市| 儋州市| 庄河市| 宜城市| 阳信县| 扶沟县| 资中县| 潢川县| 自贡市| 罗源县| 喀喇沁旗| 连州市| 原阳县| 个旧市| 莫力| 莒南县| 惠安县| 石台县| 息烽县| 玛纳斯县| 泗洪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