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5-04 08:13:3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集合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掌握測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單位。

  教學難點:

  讓學生掌握測量方法,理解長度單位“厘米”。

  電化教具:

  電腦,投影儀。

  學生學具

  直尺,提供了兩道測量題目的小紙條(上課前老師事前準備好的)

  二、 創設情境

  1.開門見山,提出問題:“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嗎?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自己課桌的長度的?”

  學生提出各種量法,例如用手,用鉛筆,用筆盒……

  2.實際測量:

  分別統一用手量,然后再統一用鉛筆,用筆盒量,把學生測量的結果分類記錄在黑板上。

  3.根據測量結果,發現了什么?

  討論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這種工具的時候,測量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學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認識直尺

  幻燈片出示一直尺,讓學生觀察,從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書:刻度,刻度值,單位

  2.進一步認識直尺

  從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長度嗎?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嗎?

  從哪個刻度到6cm這個刻度才是6cm的長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課件,出示一些測量的錯誤示范,讓學生討論錯在哪里,從而感受正確的測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總結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四、 理解與應用

  1.試試測量小紙條中的第一題。

  請學生上講臺講述自己的測量方法,用投影儀投影測量過程。

  (通過親手操作初步實踐剛才總結出來的測量方法)

  2.測量小紙條中第二題。

  測量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

  (進一步體會測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課件,展示不從0刻度開始測量,而是從2刻度開始測量的情況。

  學生討論該方法是否正確,又應如何正確讀數。

  六、 作業

  1.書p15 1、2

  2. 《自主練習》p6

  小紙條

  課件

  板書

  桌子有多長

  1.

  ( )cm

  2

  ( )cm ( )cm

  ( )cm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

  驗證表

  舉例

  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系表:

  比

  前項相當于

  后項相當于

  比值相當于

  除法

  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

  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復習舊知,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表,讓學生發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復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發言,讓學生互相啟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

  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秘,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

  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系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發現3/4:6/8:9/12,接著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著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說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和后項乘的`不是同一個數,甚至會出現前項乘后項的笑話。這種以接受知識為目的教學顯然不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沒有采用教材中的例3進行引入,而是讓學生先填表格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問學生:通過填這個表你發現廠什么?生: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密切的聯系,它們很相似:再出示:18÷6=( )÷2=24÷( )、15/20=( )/4=9/( )=( )/6。問:這兩題是根據什么規律和性質來做的?生: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師引導: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通過這樣的引導,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很想弄清楚:比有沒有類似商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猜想驗證,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

  在激發學生認知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卷入知識發現的過程呢?這時教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自由思考,作出各種猜想,對猜想提出驗證的方法。然后小組合作從不同的角度驗證猜想,最后借助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研究思路與成果,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這樣不僅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條件,讓學生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啟發,產生靈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學生提出:比肯定也有類似除法那樣的規律和分數那樣的性質。老師引導大家討論怎樣驗證。結果A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B組的意見是: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C組的意見是: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老師肯定了大家的這些想法好,要求同學們分組試試。學生反應十分活躍,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你寫一個比來驗證,我寫一個比來試試,有的故意把數寫得很大,有的用。來乘……幾分鐘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驗證結果,同時也提出了驗證過程中的疑問。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根據白己的需要實驗驗證,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構。

  3.整理歸納,讓學生體驗成功。

  歸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知識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歸納。通過歸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如在《比的基本性質》一課中,把學生驗證的結果一一展示后,老師引導學生比較,比的這個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這個特性怎樣歸納呢?有的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還應該加同時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有的說:這還不完整,應加上0除外……這樣有效地讓學生通過分析、整理、歸納等科學研究方法得出結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邏輯推 理能力。得出結淪后,告訴學生:你們太聰明了,發現的數學規律叫比的基本性質、學生感到獲得了很大成功,信心十足,不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讓學生掌握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到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

  總之,“比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學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安排的教學內容、由于比和分數、除法的關系,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比也應該有類似的性質,這為學生發現問題、產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上述學習內容的鋪墊,為學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質”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條件。所以,我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及教材束縛,而是立足于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用探究性的學 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構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三維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 新授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 體驗1秒鐘

  ①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 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 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 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 作業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學會把總數看作1,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當堂檢測

  1.紅山小學校園里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月季花和杜鵑花的面積一共占花園的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你能提一個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月季花占的'面積比杜鵑花少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二、交流共享

  1. 教學例2。

  (1)出示例2。

  指出: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嘗試完成計算。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嗎?

  指出: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沒有小括號,從左往右,依次運算;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頁試一試。

  談話:先想一想應該如何進行計算,再在小組內交流。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展示部分學生的答案,并在班級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并說說: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樣想到用1表示全國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并獨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板書:1)

  3.你會列式求草坪的面積占幾分之幾嗎?

  你是怎樣想的?

  交流計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算法預測

  (1)先把前兩個分數相加,再和第三個分數相加;

  (2)三個分數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知道一個個地數,10個一是十,十個十個地數,10個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數,十個 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說出數位順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實際意義。

  3. 會用正方體積木塊、千數簡圖、人民幣等不同方式表達數。 教具: 方塊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多媒體花圖

  師: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辦?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 一朵一朵地數用.表示 十朵十朵地數用-表示 一百朵一百朵地數用□表示 這是上節課學習千數簡圖的知識。

  出示:□□□ 師:看簡圖你就知道花的朵數了,先寫數再讀數。 (師出示答案校對)

  2. 揭示課題:數可以用千數簡圖表示,還可以怎樣表示?今天我們繼續探究千以內的數。(板書:小探究)

  二、探究過程

  1. 認識十進制數位表,會用正方體積木塊表示數。

  引:我們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體,提示學生輕輕地跟著數。

  問:看了電腦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識? 根據回答,小結并輸入結果。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

  小結:用正方體積木塊也可以表示數。

  嘗試表示數。

  A 板書:312,要求:從學具中挑出合適的.表示。 (校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B 問:4種學具中還有一種未使用過的,讓312變大,并寫出這個數。

  小結:(出示表格)通過動手擺學具我們已經知道4種學具各代表什么,請試著再說說。(輸入結果) 針對練習:比比誰擺得又快又對? 205 出示答案(說說哪種學具未用到,為什么?哪一位上沒有單位?

  板書:(個位、十位) 根據你所掌握的本領與剛才學到的結論,你能說說還有哪些數位嗎?按一定的順序說出。 出示數位順序表,請學生提問。

  小結:從左到右變大,滿十個千還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號。

  2. 練習運用 要求將引入題改為用正方體表示,并說組成,檢驗自己對否。 出示結果校對。

  A 完成書3(1),先說組成再寫數。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學具或桌上的筆紙等材料,自己試著表示這個數。 出示媒體,看看你與誰的想法一致。 介紹人民幣的表示法,想想怎樣準備。

  小結:同一個數可以用多種方法表示。

  B 針對練習:書3(2)(3) 口頭說說302改用正方體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幣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數簡圖表示如何改?

  小結:大家學得真不錯。

  三、綜合運用

  按1到4號編一題,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讀數、寫數、分拆或說組成,也 可以是今天所學的內容。

  四、課堂小結 說說今天學到的本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西贡区| 浠水县| 巴彦淖尔市| 大同市| 浑源县| 建阳市| 天水市| 闽侯县| 南宁市| 普格县| 香格里拉县| 南陵县| 九江市| 蓬莱市| 鹿邑县| 郁南县| 方城县| 确山县| 横峰县| 墨江| 岫岩| 呼图壁县| 奇台县| 清水县| 新兴县| 金华市| 宁河县| 临洮县| 晋宁县| 海口市| 曲阜市| 海门市| 新疆| 宜黄县| 邢台县| 略阳县| 邓州市| 报价| 个旧市|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