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課程改革后歷史教學中怎樣突出學生主體性
淺談課程改革后歷史教學中怎樣突出學生主體性
2001年9月,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在我國38個地區實施,我們區有幸成為其中之一。經過一段時間操作,認真比較新舊課程,有很大差別。舊課程功能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單純追求學生認知的發展,而新課程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主體性,重視個性的發展。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面對新教材,我們應該怎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呢?本文以歷史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究的過程。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展為方向。在課堂上應充分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實踐的空間。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空洞抽象的講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實踐活動將使人終生難忘。
在新教材《原始社會》一節中,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有什么區別?此問題若按書本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難理解難掌握。我們不妨讓學生動動手用橡皮泥捏出北京人、山頂洞人像,再比較二者異同。這樣,課堂上學生自然會細心觀察,用心雕塑,興趣盎然,記憶深刻,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體性也得到體現。
二、通過討論相互交流突出學生主體性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靈活的組織方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對一個問題認識模糊時,當闡明一個問題需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各抒已見,共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
例如:新教材有一個問題如下:有人說唐玄宗不寵愛楊貴妃,唐朝就不會由盛而衰是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彼此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濃厚,鍛煉了學生雄辯的口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三、通過分組活動彼此合作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是學堂,學生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現問題,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新。
例如,述說四大發明在人類進程中的影響。
把全班分成小組,每組任務明確,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收集信息,最后每個小組把各自的經歷、報告向全班介紹交流。因每個人會有各自體會,這許多體會的匯合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n
[1] [2]
【淺談課程改革后歷史教學中怎樣突出學生主體性】相關文章:
淺談地理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04-29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突出主體04-30
淺談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改革04-28
怎樣突出句子中的重點05-04
怎樣突出句子中的重點?05-04
高職英語教學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04-28
淺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04-30
淺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主體性的體現05-02
淺談專科層次《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