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四部分 課程實施建議[第二學段(4~6年級) ]
第二學段(4~6年級)
一、教學建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例如,計算教學應注意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計算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估計一下,哪個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齡?(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時;④500月)學生可能會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猜測。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測是準確的或比較準確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將會進行必要的計算,從而體會計算的必要性,在具體的計算中,可以鼓勵學生使用計算器。
又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筑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筑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并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也可讓學生根據下面的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示意圖 :假設科技館在學校的正東方向500米處,小紅家在學校北偏西60°方向300米處,醫院在學校正南方向1000米處,汽車站在學校南偏西30°方向400 米處。學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 ,在方格紙上確定適當的單位距離,標出相對位置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例 在下面的橫線上填數,使這列數具有某種規律,并說明有怎樣的規律。
3 ,5 ,7 , , , 。
教師首先應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隱含的規律,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只要學生給出一個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釋,就應該給予肯定。下面是學生可能給出的一些答案:
(1)在橫線上依次填入9 ,11 ,13,形成奇數列。
。2)在橫線
[1] [2] [3] [4] [5]
【第四部分 課程實施建議[第二學段4~6年級 ]】相關文章:
考研數學概率部分復習建議04-28
第四學月教學總結04-26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08-24
家長課程實施方案05-04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09-06
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教案(4)人教版04-25
考研英語 閱讀部分大綱解讀及備考建議04-30
秋學段工作匯報04-25
第四學月工作總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