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策略探析論文
一、體育影視的娛樂化。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娛樂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體,從傳播學上來說,娛樂化指的是把體育、新聞、歷史等節目進行娛樂性的修飾,將娛樂性放在第一位,以此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以突出娛樂性為重點,通過人為的方式將節目的真實性和嚴肅性降低。體育影視娛樂化是指內容上輕松搞笑、節目形式上豐富多樣、效果上愉悅幽默的體育影視,它隨著人們生活觀念上的改變,變得更加大眾化、更加通俗。娛樂性成為它的主要功能之一,也凸顯出體育影視回歸本質的特點。
二、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現狀。
(一)內容取向淺層化、低俗化。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國的體育影視娛樂化內容大多還是偏重于“狹義”的范疇,如明星緋聞、賽事花邊、人物故事等,仍處于一個淺層化的階段。體育影視娛樂化是指內容上輕松搞笑、節目形式上豐富多樣、效果上愉悅幽默的體育影視,它隨著人們生活觀念上的改變,變得更加大眾化、更加通俗。為了取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影視媒體將精英大眾拋諸腦后,反而去極力追捧那些趣味低級、文化水平低的大多數,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出爐了一批又一批粗制濫造、不堪入目的體育影視,給觀眾所提供的娛樂化現象純屬假象。他們將那些“所謂真實”“虛擬”的追求與大眾文化相混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大眾文化,模糊了觀眾的視線,使大眾文化越來越向淺薄、庸俗的邊緣化發展。
《體育界》是2001年9月北京光線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項大型娛樂體育資訊節目,他們打著“將體育娛樂化進行到底”的口號,誓言要將體育精神發揚光大。在市場的實際運作中,也取得了成功的碩果,在全國各個地方臺播出后,觀眾的反響也十分熱烈,但它仍沒有擺脫發展過程中的弊端,逐漸沒落于市場化的洪流中。許多影視人都將節目的收視率想當然地認為是觀眾喜愛這個節目,站在市場化的角度,這也可以理解為是正確的,可為討好觀眾而使節目淪為“低俗化”和做觀眾喜愛的節目是有天壤之別的。在影視熒屏上,充斥著許許多多徹頭徹尾都只有嬉笑怒罵的體育綜藝節目或是體育娛樂節目,它們的內容膚淺、低俗,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暴力化、色情化,雖然收視率能夠持平,但節目的質量及其文化內涵日趨下滑。
(二)形式上刻意模仿,缺乏鮮明特色。
我國當前的體育影視存在著一個通病:相互模仿、抄襲,缺乏創新。在如今體育影視娛樂化的浪潮中,觀眾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由于抄襲成風,觀眾所看到的節目形式千篇一律,視覺審美出現疲勞。我國的體育影視娛樂化猶如孩童牙牙學語,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對國外的節目形式進行學習和借鑒,但在此過程中卻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模仿痕跡,有些節目甚至直接將引入節目中的基本元素進行機械化的相加。另一方面,由于原創力不足,我國的體育影視娛樂化在發展過程中千篇一律,沒有自身的特色,從而失去的觀眾越來越多。總體來說,我國的體育影視缺乏創新,運作模式十分單一,它大多都依附于體育資訊或是賽事報道,沒有自身的鮮明性與獨立性。
(三)媒體責任缺失,節目文化品位下降。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體育影視娛樂化的現象越來越缺少文化內涵和人文關懷,喪失了影視作品內在的文化本性,文化涵養高的觀眾日漸疏離了影視,而影視人卻更加熱衷于追求無聊,影視的娛樂化越來越通俗。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媒介拋棄了自身的責任,將其利益與狹隘的經濟效益相等同,那么則會使體育影視喪失本應有的品質與格調。所謂影視媒體缺少責任感,就是指媒體將“公眾利益”放在了第二,將高收視率放在了首位,以實現最大限度的商業利益。
沒有了責任感的媒體所制作出來的體育影視會逐漸失去其人文關懷及文化品位,雖然能夠保證一定的收視率,但對于那些熱愛體育影視的觀眾來說,節目的質量、品質打了折扣,那么他們的忠誠度也會隨之而打折扣,最終的體育影視娛樂化只剩一具軀殼,與原本設定的路線背道而馳。《體育界》《我是冠軍》《城市之間》等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體育娛樂性質的節目,它們對體育影視娛樂化的發展也有著十分突出的貢獻,但由于節目播出的時間逐漸越來越長,媒體的責任感越來越弱,展現在觀眾眼前的節目雖然輕松、搞笑,但內容上卻沒有內涵與深度,導致節目的文化品位在不斷的下降,在《體育界》這個節目中表現尤為突出。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體育界》是體育影視娛樂化的領軍人,然而卻由于責任感的缺失,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在體育影視娛樂化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在看到它帶來的輕松、愉悅的同時,更要重視它內容的低俗化、媒體責任感缺失、節目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等弊端,只有兩者兼顧,才能使體育影視娛樂化更好的發展。
三、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策略。
(一)體育影視走本土化道路。
我國的體育影視娛樂化猶如孩童牙牙學語,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對國外的節目形式進行學習和借鑒,但在此過程中卻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模仿痕跡,有些節目甚至直接將引入節目中的基本元素進行機械化的相加,沒有自身的特色。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的體育娛樂節目就應推出新節目,實現大膽創新,在借鑒國外節目形式的同時更要結合本國的實際,使我國的體育影視走上本土化的道路。但在現在的許多體育節目中,仍然是全盤照抄國外的模式,只顧及到能給他們帶來經濟效益的收視率,而忽略了觀眾才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對于我國的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來說,推出精品節目,實現大膽創新才是可行的措施。另外,還要重視在節目形式上突出創新,節目生存的基本便是存在自身的個性,有獨特的風格魅力才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在體育娛樂節目上,應該推出有特色的關于群眾體育、民間體育的節目,這種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強大的群眾基礎,既是游戲娛樂又能強健身體的民間體育節目,集聚商業拓展性、參與性、娛樂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二)提高體育影視的文化品位。
在影視熒屏上,充斥著許許多多徹頭徹尾都只有嬉笑怒罵的體育綜藝節目或是體育娛樂節目,它們的內容膚淺、低俗,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暴力化、色情化,雖然收視率能夠持平,但節目的質量及其文化內涵日趨下滑。所以在發展體育影視娛樂化的同時,更應該注意減少對暴力、色情方面的渲染,在體育娛樂節目的內容上應該推出精品節目,多些人文關懷和文化內涵,使節目的質量和文化品位得以提高。在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的過程中,娛樂性與文化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于影視節目的制作人來說,他們肩負著娛樂大眾、傳遞知識的雙重使命,僅僅只為了娛樂而向觀眾傳遞暴力、色情的信息是不專業的表現,娛樂不能走極端,猶如人性之中有善亦有惡,如果只是為了娛樂而把其中惡的方面無限放大,那么就變成了對整個社會道德的挑戰。制作人在堅守其專業精神的同時,注重與娛樂相結合,使體育影視中專業性的知識以獨特新穎、別具一格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三)加強體育傳媒工作的社會責任感。
如果媒介拋棄了自身的責任,將其利益與狹隘的經濟效益相等同,那么則會使體育影視喪失本應有的品質與格調。所謂影視媒體缺少責任感,就是指媒體將“公眾利益”放在了第二,將高收視率放在了首位,以實現最大限度的商業利益。沒有了責任感的媒體所制作出來的體育影視會逐漸失去其人文關懷及文化品位。因此,加強媒體的責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地防止我國體育影視娛樂化傾向異化,能提高體育娛樂節目的質量與文化內涵,能使我國的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朝著更健康、更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四)倡導健康的體育節目傳播娛樂觀。
輕松感和畫面感是體育影視娛樂化所展現給觀眾的,它們在給觀眾帶來感官刺激的同時,還能使觀眾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如今的體育影視娛樂化越來越明顯,因此,保證健康的娛樂觀是體育節目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在當下的體育節目娛樂化的傳播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異化現象,大多節目所堅守的內容都是相對嚴肅的體育專業,展現給觀眾的節目形態也都是千篇一律,其娛樂化形式無非惡搞、暴力、色情等,所以我們應提倡健康、積極的傳播娛樂觀,要在內容上注重對體育故事、體育人物、體育文化與精神的挖掘和傳播。2008年春節央視推出了一項名為《過年七天樂,助威奧運最快樂》的大型體育娛樂春節節目,里面的嘉賓都是世界冠軍、歷屆奧運金牌得主和體育明星、文藝各界人士,他們分別組成“奧運金牌代表隊”和“演藝明星代表隊”在田徑、籃球、羽毛球等多種體育項目上展開巔峰對決,節目以“過年七天樂,助威奧運最快樂”為主題,緊緊圍繞著“奧運”展開,營造出濃厚的“人文”氛圍,積極提倡健康的體育影視娛樂觀。如今的時代大眾狂歡、消費盛行、追求享樂,任何東西都有著娛樂的特色,當然也包括體育影視,它朝著娛樂化方向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如節目形式克隆、內容低俗、主持人沒有特色、毫無文化內涵可言,等等。正因為如此,體育影視的節目制作人就更應該打造精品節目,實現大膽創新,突出發掘人的元素,注重人文關懷,提倡健康、積極向上的體育傳播娛樂觀,為我國體育影視娛樂化的發展添磚加瓦。
四、結語。
我國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雖然在許多節目中存在著節目形式克隆、內容低俗、沒有文化內涵等弊端,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著許多合理之處,如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提高了收視率,等等。在面對我國體育影視娛樂化帶來的弊端,我們應該勇于接受這個挑戰,在體育影視制作人的幫助下,打造精品節目,在形式與內容上推陳出新,不斷引導著我國體育影視向正確的娛樂化方向發展,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走本土化道路,使我國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有更美好的明天。
【體育影視娛樂化發展策略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體育教學提升策略探析論文04-30
高校體育教學良性發展策略分析論文04-30
小班化體育教學策略研究的論文04-30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趨勢探析論文05-01
體育教學中力量訓練科學化探析的論文05-02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探析論文05-02
利率市場化發展創新應對策略影響論文05-01
我國網絡營銷策略探析論文05-02
我國網絡營銷策略的探析論文05-02
工程造價管理策略探析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