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語文活動課中的師生地位
可以這樣說,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哪里有語文,哪里就有生活。語文與生活同在,生活與語文共存。可是長期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脫節的現象十分嚴重。閱讀,很少有學生自己的獨到見解;作文,很少有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會照老師的指令去思考,按統一的要求來表達,這樣下去,學生的悟性、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錮。
新修訂的《九年義務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多處提出要加強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思考、交流,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體系,拓寬語文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新大綱十分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改變學生以往的不良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提倡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新大綱明確指出故事會、朗誦會、課本劇等形式都可以引進課堂教學,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創造力。
本文試圖從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這兩個方面,談談在小學語文活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
主體性和主動性是語文活動課的核心。學生始終是知識、能力、情操等的主動獲取者。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這是衡量語文活動課效果的重要標志。因此,要在活動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落實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從事主動經歷和探索發現的活動,必須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上下功夫,必須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動機,端正學生主動探索的態度,激勵學生主動開拓的精神。
1、激發主動探索的動機。動機是行為的誘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活動課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各種語文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如在小學中高年級開展語言警察巡邏、語文游藝宮、相聲表演會、繪畫日記展、社會考察錄、語文聯誼會、信息擂臺賽、新書介紹會、十分鐘演講、影視評析論壇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活
[1] [2] [3] [4]
【試論語文活動課中的師生地位】相關文章:
試論中韓俗語中傳統女性的從屬地位05-02
試論英美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傳遞與讀者地位05-02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師生地位及相互關系02-27
試論儒家學說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04-28
試論注意在心理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05-02
過渡藝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05-01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04-29
試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