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日看海人》教學設計(2)
一、初進文本,交流原初體驗
1、串詞對話,導入新課
(1)感受課題
師:先來讀這個詞(板書“看海”,生齊讀)這是表示什么的詞?(動作)誰看過大海?(請看過大海的同學說出什么時間在哪里看過,并簡單描述大海的樣子)那么看過大海的同學,我們就可以給你們起個這樣的名字(板書:看海人),請大家喊一下這個名字。(生讀)接著在前面繼續板書(冬日)。請大家把黑板上的詞語連起來讀一下。(冬日看海人)這樣一讀,你感覺到這里的“冬日”是指的“冬天”還是“冬天的太陽”?(冬天)那這就給我們點出了看海的……?(時間)
(2)質疑課題
讀了這個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時間、地點、事件、人物或者說有一個人在冬天去看海)多么好的題目啊,還沒讀課文就能讓我們知道了這么多東西!
那么這樣的課題又給你了什么樣的疑問呢?(看海人是誰?冬天海都結冰了,有什么好看的?……)
同學們,我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有這么多想不明白的事。但是。我邊讀邊思考就基本上把它們解決了!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用完整句子表達自己的見聞。同時,次第呈現的詞語能幫助學生理清課題的內涵,感受文章題目的表達方法。給看海學生起名字的做法,也能使同學們迅速與文中看海人建立情感聯系。)
2、交流生字新詞(課件呈現)
慚愧、激動、電熨斗、雄奇、眸子、縈繞、警悟(疑惑:此處原文中為“憬悟”。這兩個詞語能通用?)
引導讀準“熨”、“縈”字音。
理解“縈繞”一詞含義。(放到課文中,聯系上下文理解。還可以結合生活情境體驗,比如“聽美妙的歌曲時的感受來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沒有特別生僻的字詞,所以要求讀準字音即可。關鍵詞語引導體會含義)
3、交流文本初知
(1)師:自由讀一遍課文,劃出出文章的中心句。
課件呈現:每一個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業精神,點燃執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閃爍出童話般美麗的靈光!談談初讀這句話的感受。
(2)師生交流
師:本文“最平凡的小人物”指的誰?(小鎮老師也即看海人)哦,原來是老師,和我是同行哪!你們還知道了什么?(估計學生通過讀書能把“看燈”與“看海”兩個重要點讀出來,也能初步感受到這個教師這樣做是為了他的學生們。所以,交流時,教師最關鍵的是引導學生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獲。)
師:為什么看海人那“閃亮的眸子”和“一身大海的氣息”一直縈繞在作者的心頭呢?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看海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畫出能幫助你找到答案的詞句。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原始體驗,同時以中心句為突破口,初步感受看海人的平凡和特別。對比之下,引起思考。)
【《冬日看海人》教學設計(2)】相關文章:
看海教學設計08-16
《看海》教學設計06-20
《鞋》教學設計(2)09-28
《琥珀》教學設計(2)10-26
《雪》教學設計(2)09-14
《師說》教學設計(2)08-31
《散步》教學設計(2)04-27
《蜜蜂》教學設計(2)08-29
《青花》教學設計(2)08-05
《陽光》的教學設計(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