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編輯
匯率制度的內容:
1.確定匯率的原則和依據。例如,以貨幣本身的價值為依據,還是以法定代表的價值為依據等。
2.維持與調整匯率的辦法。例如,是采用公開法定升值或貶值的辦法,還是采取任其浮動或官方有限度干預的辦法;
3.管理匯率的法令、體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國外匯管制中有關匯率及其適用范圍的規定。
4.制定、維持與管理匯率的機構,如外匯管理局、外匯平準基金委員會等。
宏觀經濟
已完成的目錄數少于預期值;
匯率制度的研究包括兩個基本視角:匯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決定的?如何選擇匯率制度?前者是實證問題,后者屬于規范分析。
匯率制度分類是研究匯率制度優劣性和匯率制度選擇的基礎,而對匯率制度與宏觀經濟關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對匯率制度如何分類。由于不同的分類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從而導致匯率制度的選擇成為宏觀經濟領域最具爭議性的問題。
考慮因素編輯
根據IMF1997年5月的《世界經濟展望》所做的分析,在選擇匯率制度時,應考慮一下因素:
第一,經濟規模與開放程度。如果貿易占GNP份額很大,那么貨幣不穩定的成本就會很高,最好采用固定匯率制度。
第二,通貨膨脹率。如果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比其貿易伙伴高,那么它的匯率必須浮動,以防止它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如果通貨膨脹的差異適度,那么最好選用固定匯率制度。
第三,勞動力市場彈性。工資越是具有剛性,就越需要選擇浮動匯率制,以利于經濟更好的對外部沖擊做出反應。
第四,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金融市場發育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選擇自由浮動制度時不明智的,因為少量的外幣交易就會引發市場行情的劇烈動蕩。
第五,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中央銀行的聲望越差,采用盯住匯率制來建立控制通貨膨脹信心的情況就越普遍。固定匯率制幫助拉丁美洲經濟減緩了通貨膨脹。
第六,資本流動性。一國經濟對國際資本越開放,保持固定匯率制就越難,就越傾向于采用浮動匯率制。[1]
制度特點編輯
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匯率比較穩定的一種匯率制度。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匯率制度。
金本位制度
特點:是一種以黃金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的匯率制度安排,是釘住型的匯率制度。
(1)黃金成為兩國匯率決定的實在的物質基矗
(2)匯率僅在鑄幣平價的上下各6‰左右波動,幅度很校
(3)匯率的穩定是自動而非依賴人為的措施來維持。
布雷頓體系
(1)實行“雙掛鉤”,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
國際貨幣基金協會
(2)在“雙掛鉤”的基礎上,《國際貨幣基金協會》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匯率平價+-1%的范圍內波動,各國必須同IMF合作,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保證匯率的波動不超過該界限。
由于這種匯率制度實行“雙掛鉤”,波幅很小,且可適當調整,因此該制度也稱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或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
特點
(1)匯率的決定基礎是黃金平價,但貨幣的發行與黃金無關;
(2)波動幅度小,但仍超過了黃金輸送點所規定的上下限;
(3)匯率不具備自動穩定機制,匯率的波動與波幅需要人為的政策來維持;
(4)央行通過間接手段而非直接管制方式來穩定匯率;
(5)只要有必要,匯率平價和匯率波動的界限可以改變,但變動幅度有限。
作用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從總體上看,在注重協調、監督各國的對外經濟,特別是匯率政策以及國際收支的調節,避免出現類似30年代的貶值“競賽”,對戰后各國經濟增長與穩定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缺陷
(1)匯率變動因缺乏彈性,因此其對國際收支的調節力度相當有限。
(2)引起破壞性投機。
(3)美國不堪重負,“雙掛鉤”基礎受到沖擊。
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國不規定本幣與外幣的黃金平價和匯率上下波動的界限,貨幣當局也不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而自由上下浮動的一種匯率制度。
該制度在歷史上早就存在過,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崩潰之后.
上一篇: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下一篇:沒有了【匯率制度】相關文章:
匯率05-04
匯率避險迫在眉睫04-25
匯率、利率、稅率:名義和實際04-29
利率平價理論下的匯率分析04-27
真實經濟增長和匯率重估05-03
俄羅斯匯率政策調整與經濟增長04-29
銀行英語口語-外匯率05-04
英鎊匯率下降 英國留學正當時04-30
與匯率相關的幾何平均亞式交換期權定價公式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