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1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學習10個生字;重點學會、寫好生字“勤”,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能結合上下文并展開想像說出“整個大地,像鋪上了無邊的綠色錦緞。”是什么樣的,句子的意思。
4、使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從而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隨文識字。
教學難點:
能結合上下文并展開想像說出“整個大地,像鋪上了無邊的綠色錦緞。”是什么樣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能結合上下文展開想象說出句子的意思。
3、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導入:春天到了,在你們眼中春天是什么樣兒的?我們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呢?你看(出示課件:欣賞春天的畫面。)
今天我們學習第二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要讀出我的感受來。
“喜”是生字朋友,和老師學生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美的春天啊,請你用最美的聲音朗讀課文。讀后標出自然段。
2、檢查詞語認讀情況。多美的畫面,春姐姐還給我們帶來特別優美的文字,你想讀嗎?(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自己的小伙伴。)
yàn jǐn duàn qín fēng qīng tíng xī lì
焰 錦 緞 勤 蜂 蜻 蜓 淅 瀝
3、你們讀的這么認真,肯定見到這些朋友了,你能準確的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課件出示:
(1)火焰紅的像火焰。
(2)錦緞綠色錦緞
整個大地,像鋪上了無邊的綠色錦緞。
(3)勤勞蜜蜂蜻蜓
春天里,勤勞的小蜜蜂忙著采蜜。
春天里,美麗的小蜻蜓忙著捉蟲。
引導:你能把它們的勤勞和美麗讀出來嗎?
(4)綠油油各色各樣
引導:這是描寫什么的詞語?你見過哪些綠油油的東西?你知道什么是各色各樣的?
4、這些朋友也喜歡春天,讓它們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吧!自己讀課文。
5、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你想讀給誰聽?就讀給你的小伙伴聽吧!(自由讀給小伙伴聽。)
三、細讀課文:
1、“我為什么喜歡春天?”請你不出聲音地讀課文,找到你的理由。
2、反饋:學生畫的詞要給予肯定。
3、集體匯報,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1)太陽、風兒、花兒、春雨:
a、指名讀。
b、指導朗讀:讀下面的詞語和句子。
明亮 溫暖
特別明亮 特別溫暖
春天里的花兒各色各樣:紅的,黃的.,藍的,白的。
春天里的花兒各色各樣:紅的像火焰,黃的像金子,藍的像海水,白的像雪花。
各色各樣什么意思?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
c、你有什么問題嗎?(“整個大地,像鋪上了無邊的綠色錦緞”是什么樣的?)
(指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綠色錦緞”,然后再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想象春雨滋潤下的大地,到處都是綠油油的,小草、樹木、禾苗長得十分茂盛,再結合曾學過的“無邊的稻田”幫助學生理解大地披上綠衣的景象。也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圖片,給學生感性的認識。)
d、自己再讀1——6自然段。把你對春天的喜愛用朗讀表達出來。
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看看誰能把春天的美讀出來。
(2)春天的小動物:
春天來了,小動物們也按耐不住自己了,都忙著飛了出來,你看,勤勞的小蜜蜂和小蜻蜓來了!
帶著感情自己讀7——8自然段。
4、看到這樣美麗而又充滿生機的春天,我太喜歡了!齊讀最后3個自然段,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說“我”就是春天的花朵、春天的小鳥。)
春天預示著開始,而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快樂的成長就像是春天的小鳥。
5、再讀課文,還有問題嗎?
四、快樂閱讀十分鐘:
在我們的閱讀樂園中給我們準備了許多這樣的小文章,去讀一讀吧!拓展延伸(5分鐘)
五、快樂打寫十分鐘:
1、春天里的花兒各色各樣,選幾種一下來。(樹也可以)
2、想一想,春天下的雨和夏天下的雨一樣嗎?寫一寫春雨吧。
3、你喜歡春天的什么?也仿照課文的樣子介紹給大家吧!(課件)
六、總結:(1分鐘)
今天。我們游覽了春天,你對春天有了哪些新感受?(學生談收獲)
七、布置作業:(1分鐘)
1、你最喜歡哪句話、最喜歡哪個自然段,把它背一背!
2、仿照給出的句式寫一寫你最喜歡的春天。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大意。
2、了解除夕和正月初一不同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和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除夕和正月初一不同的`特點。
難點:感受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和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教師點撥法、閱讀思考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組織上課。教師: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
2、教師通過歌曲導入春節這一節日,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初讀課文感知本文的寫作順序。本文主要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描寫。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深入研讀
1、走進文本,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除夕和正月初一的截然不同。
(1)除夕夜:熱鬧。從“人們的活動”和“味色聲”的描寫體現出除夕夜的熱鬧。
(2)正月初一:悠閑。從“人們的活動”看出正月初一的悠閑。
(3)配樂朗讀,讀出除夕夜的熱鬧和正月初一的悠閑。
2、分析詳寫除夕和正月初一的好處是什么?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重點。
(四)拓展學習
請學生分享學習本文后的感受。
(五)作業布置
1、完成課后習題
2、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各地關于春節的習俗、傳說,下節課上課的時候和同學們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除夕夜:熱鬧
正月初一:悠閑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3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時間為順序,以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的語言展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因此,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充分地發表讀書見解,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多層次的朗讀感悟和自主合作式的研讀,理解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領悟民俗文化豐富的內涵,體會本課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與春節有關的圖片及視頻。
2、制作課件:春節的視頻片段。
學生準備:
1、搜集關于春節的詩歌、童謠等。
2、搜集各地過春節的民風民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把你過春節的趣事說一說,讓大家也來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嗎?(生自由匯報:放爆竹、吃年夜飯、貼春聯、拜年、守歲等。)
2、揭題:在幾十年前的北京,人們又是怎樣過春節的呢?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圖片欣賞喚起春節的記憶,回憶春節趣事,走近春節,揭示題目,引起學生的興趣。為正文的學習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凝聚,講究的是熱鬧、祥和。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華兒女會吃團圓飯、祭祖、守歲,帶著美好的心愿辭舊迎新,但是每個地方的習俗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跟著作家老舍,走進《北京的春節》,請同學們打開書,朗讀這篇課文。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讀后畫出文中不懂的詞語,試著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重點指導“醋、拌、燃、販”的讀音。注意易錯字“醋”的左邊里面不要少一橫;“彼”的部首是“彳”,不是“亻”。)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不懂的詞語可借助字典、詞典弄懂,也可以請教伙伴或老師。
3、指導生字書寫,重點指導:蒜、醋、眨、宵、燃。學生獨立書寫,師生點評、范寫。學生練習書寫。
4、指名朗讀課文,想一想:按照老規矩,那時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熱烈、忙碌、喜慶、團圓、祥和……)
5、快速瀏覽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看一看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的。圍繞春節,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以及這些日子的哪些習俗?
6、學生進行匯報,在此基礎上說一說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自主鉆研文本,自主讀文歸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加強朗讀,感受語言
1、選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文字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最能表現春節氛圍的詞語和最能表現“年味兒”的句子。
3、學生匯報,引導思考:從這些詞句中,你感覺北京的春節是一個怎樣的春節?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語言特點,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年味兒”,為下節課的細讀做鋪墊。
四、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總結:“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聲迎新春。”老舍先生用他那京味兒十足的筆墨,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熱鬧、祥和的北京春節,讓我們有機會體味老北京有聲有色的年味兒,在這么多的節日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日子?你最感興趣的又是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交流。
2、拓展延伸:查找資料,了解我國各個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等。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旨在通過課內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并通過查閱資料,加深了解我國各族人民過春節的風俗習慣,為下節課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揭題入文
1、認讀詞語:熱情、自傲、餃子、萬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間斷、萬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販、擺攤兒、彼此、賀年、駱駝、恰好、一律、彩繪、分外。
2、小組互評、訂正。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兒,誰愿意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忙碌、熱鬧、喜慶、歡樂……)
設計意圖:鞏固詞語,讀準字音。引用多元話題,對上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個性化感悟,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都樂于參與,使學生沒有了“必須”做的壓力。
二、品讀課文,品京味兒年
1、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哪些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生匯報交流)
(1)年前的忙碌。
①過渡:為了迎接春節,人們一般從入臘月就開始準備了。文中介紹了年前的哪些日子?在這些日子里人們都有哪些主要活動,有哪些講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怎樣的心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7自然段。
②學生交流匯報,談感受。
③質疑: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④重點句品析:
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農業產品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在開展覽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⑤小組輪讀課文第1~7自然段,要讀出濃濃的年味兒,然后評讀。
(2)除夕真熱鬧。
①(課件播放除夕時喜慶的場景。)自由朗讀第8自然段,找到最能表現除夕真熱鬧的詞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標注重點詞語。)
②小組研讀,合作交流。
A、這個節日有什么特點?這個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B、第一句與后面的句子是什么關系?
C、這個自然段中的哪些語句體現出北京的除夕真熱鬧?
③指名朗讀、評讀,品味除夕的熱鬧。
(3)元宵節火熾而美麗。
①過渡:如果說除夕是家庭中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
②元宵節的特點是什么?(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③課文描寫了哪些燈?這些燈有什么特點?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說說元宵節還有什么燈。
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圖片,然后進行句式練習。
④作者用這么多筆墨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其用意何在?從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元宵節?你能讀出這樣火熾而美麗的節日氣氛嗎?
(4)初一的祥和與幸福。
①過渡:與除夕和元宵節的熱鬧相比,初一又有著怎樣的光景呢?
②初一這一天有什么特點?“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說“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呢?
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9、10自然段,從作者的描述中,你讀出了怎樣的氣氛?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住不同人群的活動來體會。)
④指導朗讀,讀出不同人群的不同狀態,從中感受初一的祥和與幸福。
(5)激趣:北京的春節熱鬧、祥和,大人、小孩都情趣盎然,相信同學們會從下面的童謠中品味出來。(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你從這樣的春節中體會出了北京
人的哪些心愿?說說你的感受。
2、課文哪幾天寫得詳細,哪幾天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呢?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本,全面整合教材。不是必須按教師安排的任務去一項一項落實,而是尊重學生,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生成自主感悟,讓學生按自己的喜好或意愿來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感受情感,總結全篇
1、討論:快速瀏覽課文,從哪里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可以運用“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
2、小結:春節是我國的一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講究的就是熱鬧、紅火、祥和。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凝聚。就讓我們一邊欣賞這首《恭喜發財》,一邊觀看課文的插圖,再次感受過年的喜慶和熱鬧。
設計意圖: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啟迪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陶醉在北京祥和、熱鬧的年文化中,身心均受到感染。
四、布置作業,強化練筆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與家人過春節的情景,選擇一個最難忘的時刻,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2、搜集春聯或有關春節的故事、傳說、美味佳肴等,辦一期春節簡報。
設計意圖:拓展語文教學外延,做到讀寫結合,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4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醋、餃、拌”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臘月、展覽、風箏、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是按時間順序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能分清文章詳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對比文中孩子們過春節的情景,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4、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5、拓展閱讀文段,對比舒乙、斯妤筆下的春節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按時間順序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的,能分清文章詳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對比文中孩子們過春節的情景,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醋、餃、拌”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臘月、展覽、風箏、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是按時間順序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能分清文章詳略。
3、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歌曲《新年到》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播放歌曲《新年到》。
導入語:同學們,聽喜慶的音樂響起來;看,紅紅的獅子舞起來……聽著喜慶的音樂,看著這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大聲地告訴我,這是什么節日?
2、揭示課題。
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板書:1北京的春節)
3、讀課題。
二、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檢查反饋,相機指導。
(1)出示詞語,讀一讀。
(2)出示詞語,觀察特點。
餃子榛子栗子風箏
提示:后面的字是輕聲。讀得又輕又短。
(3)詞語解釋。
臘月:農歷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萬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的煥然一新。
張燈結彩:掛上彩燈、彩帶等,形容場面喜慶、熱鬧。
萬不得已:表示無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過平常,特別。
光景:境況;狀況;情景。
空竹:一種木制的傳統健身玩具。
3、體會“京味兒”的語言特點。
(1)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中國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1950年創作話劇《龍須溝》,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著述豐富,善于刻畫市民階層的生活和心理,同時也努力表現時代前進的步伐;文筆生動、幽默,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離婚》《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俗白,通俗易懂,樸實無華,京味兒十足。
(2)出示詞語,讀一讀。
雜拌兒零七八碎兒玩意兒
提示:兒化音。后面的“兒”只做卷舌的動作,音不要讀出來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讀一讀。
a、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干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b、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
提示:閑在:清閑自在。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館》里寫道:“秦二爺,您怎么這么閑在,想起下茶館兒來?”
3、初讀課文,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提示:忙亂、熱鬧、喜慶、團圓。(板書)
三、厘清結構,分清詳略。
1、北京的春節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提示: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時間之長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堪稱之最。
2、默讀課文,合作填表
3、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1)默讀思考,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
提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板書△標出,板書:詳寫)
4、練習朗讀:朗讀詳寫的四個部分,注意讀得正確、流利。
(1)自由練讀。
(2)展示朗讀:你覺得自己哪部分讀得好,就讀哪部分。在朗讀、評價、集體練習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目的。
四、結束語和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聯系了難讀的語句。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的生字新詞,下課后請同學們認真抄寫,準備在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詳寫部分,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2、對比文中孩子們過春節的情景,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3、拓展閱讀文段,對比舒乙、斯妤筆下的春節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臘月展覽風箏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聯掃除年糕充足店鋪開張對聯年畫通宵間斷除非光景萬不得已必定截然不同燃放拜年
寺院轎車元宵張燈結彩一律彩繪分外
2、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教師引導:上節課填寫了表格,進行了匯報交流。同桌互相說說: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什么?
明確學習目標。
二、深入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1、 臘八。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為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 除夕。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除夕真熱鬧”?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都在慶祝除夕,自然很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
“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和嫻熟技能。”體會北京淳樸的民風。
4、元宵。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教師引導:“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不同的詞語表達相同的意思,表現了燈的種類之多。讀一讀,讀出看燈時的開心、興奮、激動的感受。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么?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5、課文有些部分寫得詳細,有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詳略得當,讓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自我感悟,對比升華
1、本文怎樣描寫孩子們過春節的呢?
提示: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廟會、買玩具。
2、對比感受: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示例:諺語稱“二十六,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要籌備過年要吃的肉食。
今天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到集市上去采購,集市上的人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過年零食和食物琳瑯滿目。奶奶告訴我,從今天起家家戶戶都要準備過年吃的肉,有的買回去做各種肉食。
教師小結:幾千年來,春節的習俗一直跟隨時代的腳步在演變,但不變的是熱鬧、團圓、喜慶的氣氛。
四、學習“閱讀鏈接”,感受名家筆下的春節的不同
請同學們默讀課后的“閱讀鏈接”,想想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
提示:老舍寫過年是按時間順序,有詳有略,給我們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風民俗的畫卷。
舒乙寫春節詳細地介紹了祭灶的風俗和春節的食物,把春節的風俗寫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寫過年既寫了家鄉的習俗,又寫了自己的親人,傳達的是濃濃的親情。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深入理解課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語言特點。
學習并理解作者對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的描寫。
分析并學習課文中的生動形象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分享,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描述自己的春節經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對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認識。
引導學生體會老北京春節的氛圍,感受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作者對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的描寫。
難點:學習并模仿作者的語言風格,運用生動形象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行表達。
教學準備:
課文《北京的春天》復印件或投影。
春節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寫作練習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快速回顧第一課時學習的`內容,包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一些關鍵詞匯。
提問學生關于春節的一些習俗和傳統,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欲望。
二、新課講解
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語言風格。
分析課文,講解作者對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的描寫,包括臘八節、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九和元宵節等。
討論課文中生動形象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引導學生學習并模仿。
三、拓展活動
小組討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過春節的經歷和感受,分享給全班。
寫作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寫一篇關于自己過春節的經歷或感受的.短文。
四、總結提升
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點和技巧,強調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回顧春節的傳統習俗,并準備在下節課分享。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氛圍。
在拓展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寫作練習。
在總結提升環節,要注重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引導,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6
教學目標:
文化感知:使學生深入了解老北京春節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
閱讀理解:通過閱讀和分析課文,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言表達: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春節經歷。
教學準備:
課文《北京的春天》復印件或電子版。
老北京春節習俗的圖片或短視頻。
小組討論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激發興趣:播放老北京春節習俗的短視頻,詢問學生對春節的印象和經歷。
回顧上節課:快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詞匯。
二、深入閱讀
自主閱讀: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標出不理解的詞匯和句子。
小組討論:分小組討論不理解的詞匯和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補充和解釋。
三、理解分析
文化解析: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老北京春節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
語言分析: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生動形象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繪春節氛圍的'。
四、拓展實踐
寫作練習: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春節經歷,模仿課文中的語言風格,寫一篇描述春節的文章。
作品展示:選擇幾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班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五、總結
知識總結:總結本節課學到的老北京春節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感受,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教學反思:
在文化解析環節,要確保所提供的信息準確無誤,以免誤導學生。
在寫作練習環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鼓勵,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總結環節,要注重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引導,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老北京春節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還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體驗,學生也能夠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會用“春天來了”、“花園里”、“春天里”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北京的春天美麗。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圖,激發學生對北京春天的喜愛之情;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北京的春天美麗;
(3)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京的春天美麗。
三、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會用“春天來了”、“花園里”、“春天里”造句。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圖片教學法、朗讀教學法、交流討論法。
五、教學步驟:
1. 導入新課
(1)展示北京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發表感受;
(2)邀請學生分享他們了解的北京春天。
2. 學習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和詞義;
(2)教師講解生字,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3)學生齊讀課文,感受北京的春天美麗;
(4)教師提問,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 朗讀感悟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北京春天的美好;
(2)教師引導學生用“春天來了”、“花園里”、“春天里”造句,展示對課文的理解;
(3)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情感拓展
(1)學生討論:你喜歡北京的春天嗎?為什么?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3)教師總結,引導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
5. 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六、課后作業:
1. 熟讀課文,鞏固生字;
2. 運用“春天來了”、“花園里”、“春天里”造句;
3. 觀察身邊的春天,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熟悉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詞和短語,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討論和寫作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自然美的熱愛,培養他們珍惜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內容:
生詞和短語的教學:通過講解、示范和練習,讓學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詞和短語,為閱讀和理解文章打下基礎。
文章結構和主題思想的分析: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來表達對北京的熱愛。
春天景色的描繪與欣賞: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春天的美麗,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他們共同討論、分享心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情境教學法:創設春天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播放春天的視頻或展示春天的圖片,引發學生對春天的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生詞和短語的教學:教師講解生詞和短語的含義和用法,學生進行跟讀和練習。
閱讀理解: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主題思想。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春天景色的描繪與欣賞:教師展示更多關于北京春天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欣賞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描寫手法,學習如何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自然景色。
情感升華:組織學生分享他們對春天的感受,以及春天給他們帶來的啟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珍惜環境、熱愛生活,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作業布置: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家鄉春天的短文,運用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春天的贊美。
五、教學評價:
過程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參與度、合作精神和思維活躍度等,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結果評價:通過學生的作業和課堂表現,評價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描寫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同時,關注學生在環保意識和生活態度方面的提升。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靈活運用;
(3)了解北京春天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展示,引導學生走進北京的春天;
(2)采用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感受課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北京春天的美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京的.春天美好。
三、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靈活運用。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教學法。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1)展示北京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發表感受;
(2)邀請學生分享他們了解的北京春天。
學習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和詞義;
(2)教師講解生字,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3)學生齊讀課文,感受北京的春天美好;
(4)教師提問,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分角色朗讀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2)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3)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朗讀心得。
小組合作學習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北京春天的美好;
(2)各小組匯報探究成果,分享心得體會;
(3)教師點評,總結各小組的學習成果。
情感拓展
(1)學生討論:你喜歡春天的哪些景色和活動?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3)教師總結,引導學生熱愛春天、珍惜生活。
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靈活運用;
(3)了解北京春天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展示,引導學生走進北京的春天;
(2)采用問答式教學,讓學生在問題中思考和探究;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北京春天的`美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京的春天美好。
三、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靈活運用。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問答教學法、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1)展示北京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發表感受;
(2)邀請學生分享他們了解的北京春天。
學習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和詞義;
(2)教師講解生字,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3)學生齊讀課文,感受北京的春天美好;
(4)教師提問,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問答式教學
(1)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2)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3)教師點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小組合作學習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北京春天的美好;
(2)各小組匯報探究成果,分享心得體會;
(3)教師點評,總結各小組的學習成果。
情感拓展
(1)學生討論:你喜歡春天的哪些景色和活動?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3)教師總結,引導學生熱愛春天、珍惜生活。
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第二單元《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第二單元作文教學設計08-26
北京精品教案教學設計10-23
《第五單元教學設計》教案04-08
單元導讀課教學設計08-11
第二單元作文06-29
鴿巢問題單元教學設計09-07
平面向量單元教學設計10-08
四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設計07-11
靈泉教學設計(北京版)08-17
《觸摸春天》教學設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