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題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應用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應用題教案1
活動領域:
數學活動
活動內容:
我會編加法應用題
教案目的:
1、能根據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經驗,知道加法應用題講一件事,說兩個數字,問一個問題。
2、能看實物、圖片或情景,初步學會仿編9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3、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教案準備:
1、圖卡:紅花,黃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學掛圖一張。
3、各種實物若干。
教案流程:
一、準備活動:拍手游戲
老師說:“小朋友,告訴我,8可以分成2和幾。”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著問:26等于幾,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題來考考你。
1、談話交流,讓小朋友幫助中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小明做了5朵紅花,4朵黃花,一共有幾朵花?”
2、應用題的結構。這道題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幾個數?還問了什么問題?請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感知應用題的結構:要說一件事,2個數,還要問一個問題。三、接龍游戲:大家來編題。
1、出示小雞圖,老師講事情,請幼兒提一個問題。
2、老師出示實物2支短鉛筆,3支長鉛筆,幼兒看著說一件事,并說出兩個數,可由老師提問。
3、幼兒兩人一組,一人編實物,一人提問。
三、操作活動:看題卡編應用題(題卡上有算式,還畫有實物)
1、教師引導,看題卡如:23=?編一道關于鉛筆的'應用題。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題卡,一人說條件,一人問問題,然后交換提問。
3、幼兒反饋信息。
四、我編你算
看圖上不同的東西編出不同的加法應用題。幼兒兩兩結伴,一人編應用題,一人在橫線上列算式。
應用題教案2
:某工廠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這個廠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師提問:這道題有哪幾個已知條件?
問題是什么?
問題與已知條件有什么關系?
你為什么要這樣回答?
教師總結:
這道題中,需要求的結果與兩個已知條件直接相關。只要把兩個已知數合并起來,就可以直接計算出結果。這是一道簡單應用題。
(二)變式練習。
1、改變問題:根據例1中的兩個已知條件,你還能夠提出其他問題,編成簡單應用題嗎?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幾倍?
③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幾分之幾?
2、改變條件:根據上面編出的應用題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夠分別調換每一道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各編成兩道不同的簡單應用題嗎?
①某工廠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廠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廠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廠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廠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廠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 ,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廠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廠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 ,男工有多少人?
教師提問:通過我們的編題,你發現了簡單應用題的什么特點?你的收獲是什么?
教師總結:從以上的編題可以看出,簡單應用題都是由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組成的,而且問題與兩個已知條件都是直接相關的。也就是說,都是可以由已知條件經過一步計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復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
應用題教案3
活動目標:
了解自編應用題必須有兩個數和一個問題,能編出7以內的數的應用題并說出算式。體驗創編過程的成功與快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1.師:(出示PPT)我們先來復習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請小朋友來說一下。
2.現在,誰能根據7可以分成1合6來列算式,提醒一下,這個分合式可以列出4個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結:對于加法來說,小的+小的=大的;對于減法來說,大的-小的,對應的那個數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張PPT),請小朋友來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黃色的蝴蝶,又來了6只粉色的蝴蝶,現在一共有幾只蝴蝶?
你還能說出其他的應用題嗎?有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能自己設計、制作小禮品。(提示,加法兩個,減法兩個。)、
經過第一個的練習,誰能自己說出這一個。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來了2只白色的兔子,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兔子?列算式,5+2=7
(根據上一個練習,同樣請小朋友說出剩余的3個應用題)
(出示PPt3)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現在來看這一個,會的。舉手。
活動延伸:
(PPt4)來看圖,誰能根據這個圖編出更多的應用題,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據:樹上樹下;鳥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用題”相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較為難理解又難掌握的領域,如何讓幼兒們在提倡的“玩中學”這一模式中掌握知識點呢?我將此作為本次課堂設計的一個難點。以動畫人物的形象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隨著喜愛的動畫人物進入我所創設的環境中,讓幼兒們在與動畫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性的學習。在編應用題時,小朋友基本能大聲的來編,可能是父母在場的關系,小朋友積極舉手,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在數學練習時,父母們都走去看自己的寶寶做練習,這個環節有點亂,可是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這個環節在父母們的一起參與下結束了。
應用題教案4
教學目標
(一)正確使用中括號,進一步提高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和文字題的能力。
(二)通過觀察比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難點:正確使用中括號。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復習小括號及中括號的作用。
2.2+7.8-0.9×0.5。
(1)說出上題的運算順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辦?(加括號,算式成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該怎么辦?(加中括號,算式成為:[2.2+(7.8-0.9)]×0.5。)
(4)小結:①小括號、中括號有什么作用?(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作用是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②中括號與小括號在使用上有什么區別?(在使用了小括號以后,還需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就要在小括號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號:中括號。)
2.口述算式并說出結果。
(1)3.7與6.5的和;
(2)5與3.291的差;
(3)100與0.075的積;
(4)25除以5;(5)25除5;
(6)30個0.5的和;
(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
(8)2.5乘以4的積除以10;
(9)10.2的5倍減去7的差;
(10)7.8與2.2的和除以5。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5:2.4與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積去除12,商是多少?(列綜合算式。)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
①這題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數是什么?除數是什么?
②根據題意“縮句”。
積去除12,求商。
③寫出關系式:
(3)學生列式并計算。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提問:①算式中為什么要加中括號?(根據題意, 12是被除數,除數是(2.4-0.48)×5所得的積。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數,而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號,所以還要在小括號的外邊加上中括號。)②不加中括號行不行?(不加中括號不行,因為如果不加中括號,就不能先算出積了。而要先算出12÷(2.4-0.48)的商,這樣不符合題意。)
(4)練習:列出綜合算式。
①5.1減去1.8加上0.2的和與0.5的積,差是多少?
②最大的一位純小數與最小的一位純小數的和,除它們的差,商是多少?
③7.5加上5的和乘以8,所得的積去除5,商是多少?
④12.4乘以0.8的積,減去9除1.44的商,結果是多少?
訂正:
①5.1-(1.8+0.2)×0.5;
②(0.9-0.1)÷(0.9+0.1);
③5÷[(7.5+5)×8];
④討論哪個算式正確?
(12.4×0.8)-(1.44÷9)(×)
12.4×0.8-1.44÷9(√)
思考:
為什么第②小題要用兩個小括號,而第④小題不能用小括號?(因為第②題如果不用兩個小括號,就不能先算差與和,只能先算商,這樣不符合題意。而第④題不用括號,也先算積與商,這時就不必使用小括號。)
(5)小結:
解答文字題時,必須弄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列出綜合算式,需要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時,必須使用小括號或中括號。
2.學習例6:
一個工程隊鋪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時,下午工作3.5時。如果按每時鋪路48.5米計算,這個工程隊一天共鋪路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1)學生分步解答后講解。
解法1:
①上午鋪路多少米?48.5×4.5=218.25(米)
②下午鋪路多少米?48.5×3.5=169.75(米)
③一天共鋪路多少米?218.25+169.75=388(米)
解法2:
①一天共工作幾時?4.5+3.5=8(時)
②一天共鋪路多少米?48.5×8=388(米)
答:這個工程隊一天共鋪路388米。
(2)用綜合算式解答。
解法1:
48.5×4.5+48.5×3.5
=218.25+169.75
=388(米)
解法2:
48.5×(4.5+3.5)
=48.5×8
=388(米)
(3)比較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有什么聯系?
討論得出: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等于這個數分別乘以這兩個數。符合乘法分配律。
(4)小結:
第二種解法為什么要加小括號?(因為需要先算和,如果不加括號,只能先算積,而后算和,所以必須要加小括號。)
說明:在解答應用題時,需要改變運算順序時,也應添上括號。然后按照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
(三)鞏固反饋
1.P43:2。
(1)先分步計算。
(2)用文字敘述出題目的意思:
①78除以4.01加上2.72減去1.53的差所得的和,商是多少?
②4.01加上2.72減去1.53的差,所得的和去除78,商是多少?
(3)列出綜合算式并解答。
2.P42“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后訂正。
(1)[20-(5.35+2.15)]×0.4;
(2)0.90×3+0.60×3和(0.90+0.60)×3。
思考:
例6及“做一做”第2題為什么都能用兩種方法解答?(例6的'每份數相同,做一做第2題的數量相同,所以都能用兩種方法解答。)
說明:如果相乘的兩個因數中,有一個因數相同,就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
3.選擇正確算式填入( )內。
(1)小明買了5本練習本4.50元,5本田格本2.50元,每本練習本比每本田格本多多少元?
①4.50÷5-2.50÷5
②(4.50-2.50)÷5
正確的算式是( )。
(2)第一小隊7個人,共摘蘋果31.5千克,第二小隊5個人,共摘蘋果31.5千克,第一小隊平均每人比第二小隊平均每人少摘多少千克?
①31.5÷5-31.5÷7
②31.5÷(7-5)
③(31.5+31.5)÷(7-5)
④31.5÷7-31.5÷5
正確算式是( )。
4.課后作業:P43:3,4,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和應用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正確地使用括號。為了使學生能正確地使用括號,復習中通過改變運算順序的練習,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括號的作用。
較復雜的文字題是由簡單的文字題組合而成的,因此首先復習了加、減、乘、除的意義,以及它們不同的敘述方式,為解答較復雜的文字題做好鋪墊。
例5的教學采用“縮句”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題意,先明確求商,再分析,找出被除數和除數,并要求學生寫出分析過程,明確解題思路。在學生列式解答后,重點提問“為什么要加中括號”。通過討論,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中括號的使用方法。
例6則先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聯系,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看到括號和運算順序的關系。并通過對例6和“做一做”2的分析,得出如果兩個因數中有一個因數相同,則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的規律。
練習中的選擇題將乘法分配律擴展到除法,并明確只有除數相同時,才能用兩種方法解答。
板書設計(略)
應用題教案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
(二)能夠解答比較容易的連續兩問的應用題.
(三)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連續兩問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
難點:解答第二問時,找出所需要的條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把應用題補充完整,再解答出來.
1.________,用了4張,還剩多少張?
2.________,又跑來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師談話:我們學習的應用題,都是由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組成的,如果缺少一個條件就無法解答,必須根據所求問題和其中一個條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個條件.今天我… …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學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學生讀題、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這是同學們學過的舊知識,把兩種兔子的只數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還有第二問.接著出示第二問.
又生了8只小兔,學校現在有多少只兔?
啟發性提問:
(1)要想求學校現在共有多少只兔,問題中的“現在”指的是什么時候?
(2)第二問只有一個條件能解答嗎?缺少的條件往哪里去找?
(3)怎樣列式解答?
相鄰的兩名同學互相討論,全班交流,三個問題分三次討論.
通過討論,明確以下問題:
(1)要求“現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學校原有小兔總只數的基礎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問只有一個條件不能解答,根據所求問題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學校原來有多少只兔,而原來小兔的總只數通過第一問已經求出來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現在小兔的只數.
列式: 22+8=30(只)
口答:現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學生把解答第二問怎樣想的說一說.
2.出示例6
一輛公共汽車里有30人,到勝利街車站有7人下車,車上還剩多少人?又上來9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指名學生讀題.
提問:這道題有幾個問題?咱們先解答第一問.
指名學生解答第一問,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從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車上還剩的人數)
30-7=23(人)
口答:車上還剩23人.
再解答第二問.
提問:現在已經求出車上還剩23人,還知道又上來9人,能不能求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指名學生列式解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用車上還剩的 23人,和上來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現在車上有的人數)
23+9=32(人)
口答:現在車上有32人.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有兩個問題的應用題,這兩個問題間有聯系,在解答第二問時,其中一個條件要用上第一問求出的結果,所以叫做連續兩問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把題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問漏掉.
(三)鞏固反饋
1.半獨立性練習
課本中“做一做”的第1題:
商店有8輛自行車,又運來25輛,一共有多少輛?
全體學生在書上獨立解答,訂正后,老師稍加提示,解答第二問.
已經求出一共有33輛,賣出10輛,還剩多少輛?
全體學生在書上獨立解答.
課本中“做一做”的第2題:
小華有25張動物郵票,送給同學8張,小華還剩多少張郵票?
王叔叔送給他7張,小華現在有多少張郵票?
第一問由學生獨立解答,第二問指名學生說出條件和問題,再獨立解答.
2.課堂獨立練習
練習二第1題:
商店里運來45筐芹菜,運來的菠菜比芹菜多3筐.運來多少筐菠菜?賣出50筐菠菜,還剩多少筐菠菜?
由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
3.課后練習 練習二:第2,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學過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為今后學習兩步應用題做準備.所以課堂設計時,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解答第二問時,怎樣從第一問中找出所需要的條件.
本節課的各個環節,都是圍繞這一重點進行的.例如,教學一開始,安排了兩道給應用題補充條件的練習,就是為本節課的重點打下基礎.在學習新課時,重點放在怎樣解答第二問,組織學生討論,在全班交流.鞏固練習環節中,在半獨立練習時,由學生說出解答第二問的兩個條件,再過渡到由學生獨立解答.這樣步步深入,逐步使學生初步了解連續兩問應用題的結構,了解兩個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題思路.
應用題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系,工程問題應用題。
2、掌握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
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2、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
1÷4=
(把工作總量看作“1”)
(2)一項工程,甲單獨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單獨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兩隊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結:剛才這幾道題中,工作總量所以用“1”表示,因為工作總量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量,而工作效率是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實質上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小學數學教案《工程問題應用題》。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需要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審題后,想:這道題需我們求什么?你可以根據哪個關系式來解答?
(2)學生嘗試做,并同桌交流。
(3)反饋說明。
1÷(+)=1÷(+)=1÷=4(天)
(把工作總量看作“1”,兩隊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師:如果不把工作總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結果會怎樣?
學生任選一個數列式計算。
小結: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看作“1”是最簡捷、最常用的。
2、練一練。
(1)填空。
①甲做一項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3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
②一項工程,甲隊獨做需要36天完成,乙隊獨做需要45天完成。兩隊合做,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條公路,甲隊獨做需10天,乙隊獨做需15天,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全班練,抽學生寫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四人小組討論。剛才練的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么解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工程問題。(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
打印一份稿件,甲單獨干要10小時,乙單獨干要12小時,丙單獨干要15小時。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時,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
(2)三人合打一小時后,還剩下幾分之幾?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幾小時可以完成?
1÷(++)=4(小時)
(4)甲、乙兩人合干5小時,可以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5=
(四人小組交流,想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2、看書,質疑。
四、教學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是怎樣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的?
五、作業:
《作業本》P70[67]
應用題教案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的結構,能夠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正確選擇解答方法。
2、通過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簡單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簡單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2+3、57 1、2
1、4- +0、5 11、3-8、6
( + )12 (0、18+ )9 7、75- -
2、下面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六年級學生為災區捐款,六年級1班捐款105元,六年級2班捐款98元。兩個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學校圖書館買來150本故事書,借給五年級1班48本,還剩多少本?
(3)農具廠每天能夠生產56件農具,7天能夠生產多少件農具?
(4)水果店有24筐蘋果,要6天賣完,平均每天要賣多少筐蘋果?
(5)成績展覽會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張桌子上放8本,需要幾張桌子?
(6)五年級有學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樣的簡單應用題。(板書:簡單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
應用題教案8
教學內容:教材第11——12頁。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連除應用題的結構,能夠正確列式解題。
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出解題規律。
教學重難點:理解這類應用題的結構,正確進行解題。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40÷560÷580÷5
100÷545÷348÷4
46÷2420÷7
2、筆算
654÷3498÷8555÷6
768÷9368÷4490÷8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三位數的連除應用題,板書課題。三位數的連除應用題。
2、出示例題
有兩個書架一共放了224本書,每個書架有4層,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方法1、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2、4×2=8(層)
224÷8=28(本)
①教師指著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224÷2=112(本)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112÷4=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②教師指著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4×2=8(層)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224÷8=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③指名回答剛才這題的思考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第1題
全班校對。
2、想想做做的第2、3題
四、全課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的第4——7題
應用題教案9
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教學內容: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能正確掌握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前談話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六月嗎?……
剛剛聽了這么多的小朋友發言,老師真是替六月感到高興因為有這么多的小朋友喜歡他。
一情境引入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了喜歡六月,其實老師也喜歡六月,你知道為什么嗎?
……
天氣熱了,我們可以吃……,那我們小朋友在學校里能不能吃冷飲?(不能)
那我們靠什么來解渴呢?對呀,可以喝純凈水。
師:我們小學的小朋友一天大約可以喝掉幾桶純凈水?
那我們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會給我們小學送來多少桶純凈水呢?現在老師再告訴你,我們小學原有純凈水某某桶。
師:看著這三句話,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沒有人說出來的話,教師可以這樣引:那如果根據這三個條件,請你編應用題的話,你打算怎么編呢?)
二、新授課
(一)、根據情境編題并解答。(例題)
學生四人小組進行編題。
反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題目補充完整。
請學生把題目齊讀一遍。
師:看到這道題目,你打算怎么來做呢?
……
師:剛才有些小朋友都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們來看題。
師:根據一、二兩個條件我們可以求什么?(板書:吃了某某桶水之后,還有多少桶水。)算式會列嗎?請寫在自己的草稿紙上。反饋,并且提問算出來的數表示什么,你為什么用減法來做?
師:那么根據第三個條件我們又可以求出什么?(板書:現在有純凈水多少桶?)
算式怎么列,請寫在自己本子上。反饋,并且提問算出來的數表示什么,你為什么用加法來做?
師:這道題目做好了沒有?還漏了什么?集體口答一遍。(板書:現在有純凈水某某桶。)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一起把這道題給做出來了,那哪位小朋友來回憶一下,剛才這道題目我們是怎樣做的?
(二)看圖編應用題并解答。(嘗試)
1、師:我們有些小朋友呀嘴特別的饞,在學校里喝純凈水覺得還不解渴,放學一回到家里之后,就去開冰箱,小朋友猜猜看,他會去干嘛?
師:老師這里就有一些棒冰,那你想一想,這題該怎樣編成應用題呢?
(幾個同學反饋之后,同桌在互相講一講。)
教師出示題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買來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現在有棒冰多少根?)請小朋友齊讀一遍。
師:這題你打算怎么做呢?
師:這題是用幾步計算的?想一想第一步應算什么?
學生自己做題,教師巡視。
反饋。并及時提問:第一步算出來表示什么,為什么用(加或減)來做,第二步算出來表示什么,為什么用(加或減)來做?
2、剛才有些小朋友編了另外的題目,請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買來了8根,現在有棒冰多少根)
師:這題你們會不會做呢?(學生獨立做題,反饋并適當的提問。)
(三)直接做文字應用題(加強練習)
師:我們出了喝純凈水、冷飲解渴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東西來解渴?(引出水果)
老師這里就有許多的水果,我們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圖,有超級連接)
師:有這么多的水果我們先看哪種水果呢?
(題目:1 商店有蘋果67千克,賣出32千克后又運來50千克,現在有蘋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個,又運來32個之后賣掉了48個,現在超市有西瓜多少個?)
(四)編題
A 12+5-8
師:剛才我們做了幾題有關水果的題目,那你能不能根據這個算式也來編幾題算式?
B 任意編題。
師:如果連算式都沒有的話,你還能不能編這樣的應用題?
三、總結并出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編的題目都有一個什么特點?(板書:兩步應用題)
它們都是用什么方法來做的?(補充:加減法)
師: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四、發展題
師:課的一開始小朋友都說了,六月里有六一兒童節,所以小朋友都很喜歡六月,那你們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節嗎?
師:老師這里就有兩位小朋友他們打算買鮮花送給老師,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敬,請看:教師節那天,小紅和小明分別買了6朵花,兩人一共送給李老師4朵花,問他們一共還剩下多少朵花?
應用題教案10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
1、 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
2、 第6題,讓學生獨立筆算,填出得數,集體訂正。
3、 第6題,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學生說說怎樣估算,第二行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數,共同訂正。
二、應用題解題練習
練習二十三的第7-10題及第12、14、15題
1、第七題,全班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分別指名將兩種不同的解法的綜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600 ÷ 6 =7200 ÷ 72
=100(箱) =100(箱)
讓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不同。
2、第8題,先引導學生回顧除法應用題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然后再求。
3、第9、10題,先讓學生讀題,審題,比較兩題的不同,第9題是連除應用題,第10題不是連除應用題。
4、 第12題,兩道小題也要讓學生對比著練,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指名說解法。
5、 第14、15題,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集體訂正。
三、應用題補充條件、問題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3、16題
1、 第13題,讀題,明確條件,然后給予適當的啟發。
2、 第16題,要求學生補充一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再補充另一個條件和問題,成為另一道兩步應用題
3、 整理和復習
復習混合運算式題、文字題和連乘、連除應用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6頁的第1-3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并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文字題。
2、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比較熟練地解答這兩種應用題,提高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 混合運算式題
(1) 做課本第116頁第1題及補充題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3題
左圖是變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右圖是以框圖形式出現的混合運算。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出億時結果。
2、 兩步計算文字題
做第116頁的第2題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求什么,必須知道哪兩個數,再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計算,指名答出,共同訂正。
二、復習連乘、連除應用題
1、 做課本第116頁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畫線段圖,教師巡視指導。
解答后,引導學生把它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
2、 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訂正時,指名說說兩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綜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師歸納,指出解答連乘、連除應用題應注意的問題。
應用題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3.會分步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復合應用題.
教學重點
分析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解題關鍵——找中間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白皮球圖6個、花皮球圖18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學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還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車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學生可能提出車上還剩多少人?)
2.根據問題和一個已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已知條件.
(1)媽媽買來12個蘋果,______.還剩多少個?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剛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書上的準備題.
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學生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請一名同學上黑板板演)
4.訂正板演 24-20=4(個) 答:還剩4個.
問: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是什么,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二、探究新知.
師說:剛才的復習題大家做得很好,老師知道大家對一步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將第1個已知條件“商店里有24個皮球”不直接給出,而告訴你“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你會算嗎?(出示例1),這道題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還剩多少個.我們今天學習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學習例1
(1)讀題.
小聲自由讀一遍,指名讀一遍,齊讀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學生口述,教師在題中標出.
師問:和復習題比較,哪兒變了?哪兒沒變?(已知條件變了,問題沒變)已知條件變成幾個了?誰能再說一說?教師同時貼出皮球的實物圖.
(3)分析數量關系.
師問: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一共有多少個和賣了多少個?)哪個已知沒給?哪個直接給了?那應該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根據哪兩個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
根據板書,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先算什么?
通過充分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請同學分析數量關系.(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個和賣出多少個,賣出20個已經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個.根據有白皮球6個和18個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②還剩多少個?
6+18=24(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解答后,可追問:6+18=24(個)求出的是什么?24-20=4(個)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強化解題思路.
2.總結學習方法.
師說:剛才我們一起學會了例1,在學例1時,第一要認真讀題,最少讀3遍,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認真在題上標出.第三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最后再正確解答.要想正確解答兩步應用題,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還離不開認真二字,下面我們做一些練習,看誰做題認真,解答正確.
(1)讀題.(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數量關系.(4)正確解答.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同學們做了20個泥人,老師做了8個泥人.送給幼兒園25個.還剩多少個泥人?
按四步指導學生完成此題.
(1)默讀3遍題.
(2)在題上標出已知、求,指名說一說.
(3)互相討論: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獨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個)
28-25=3(個)
答:還剩3個泥人.
(5)追問:20+8=28(個)求出的.是什么?28-25=3(個)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較練習.
(1)學校里有14盒粉筆,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2)學校里原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認真讀題后,問:這兩題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現在有多少盒粉筆,已知條件不同,第(1)題有兩個已知條件,是一步應用題,第(2)題有三個已知條件,是兩步應用題)
3.總結.
今天學的兩步應用題都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先加再減,先減再加)
布置作業
1.一輛汽車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車站下去8人.又上來12人,這時車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藍書包40個,綠書包30個.賣出37個,還剩多少個?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應用題教案】相關文章:
應用題教案04-25
應用題教案05-02
應用題的教案設計04-26
應用題(參考教案二)05-02
初中數學《應用題》教案05-05
連除應用題教案設計04-27
連乘應用題教案設計04-27
典型應用題教案設計04-27
《應用題的對比》教案設計04-27